该项研究目的是观察大鼠肝细胞与睾丸支持细胞混合共微囊化对肝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支持作用。
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微囊发生器制备含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及两者混合细胞的微囊,根据微囊内包裹细胞种类的不同,分为微囊化肝细胞组,微囊化睾丸支持细胞组,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分别微囊后共同培养组和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混合共微囊组。观察囊内细胞形态,体外培养测定培养液中Alb与尿素分泌,判断各组囊内肝细胞活性和功能。样本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体外培养96h时,光学显微镜下见微囊呈球形,表面光滑,细胞均匀、散在分布于微囊内,囊内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呈圆形,未贴壁。微囊化睾丸支持细胞组培养上清液中无法测及Alb与尿素。与微囊化肝细胞组相比,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分别微囊后共同培养组与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混合共微囊组肝细胞的存活时间延长,培养上清液中Alb(F=217.56,P〈0.01)和尿素(F=232.72,P〈0.01)明显增加。混合细胞共微囊组于培养第7天Alb与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80±0.11)g/L、(1.92±0.10)μmol/L,而其他两组均于培养第3天Alb与尿素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48±0.08)g/L、(1.47±0.08)μmol/L和(2.27±0.10)g/L、(1.37±0.05)μmol/L.相对于混合细胞共微囊组,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分别微囊后共同培养组在培养中后期Alb、尿素含量下降趋势明显。
由此得出结论肝细胞与睾丸支持细胞混合共微囊化能明显延长囊内肝细胞的寿命,维持肝细胞形态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