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杂志最近报道,瑞士科研人员对嗜酸性粒细胞胃肠道抗菌免疫防御机制新进展。
虽然嗜酸性粒细胞被认为是有防御寄生虫的作用,但其先天免疫功能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
研究者发现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能激活白细胞介素5(IL-5)、γ-干扰素,引起嗜酸性粒细胞以依赖活性氧的方式,释放线粒体DNA,嗜酸性粒细胞死亡。特别的是,释放DNA的过程很迅速,以弹射方式在不到一秒内完成。在细胞外,线粒体DNA和蛋白质颗粒形成细胞外结构,无论是在体外条件下,还是体内炎症状态都能够结合和杀死细菌。
此外,IL-5转基因的小鼠而不是野生型小鼠,在盲肠结扎和穿孔后,表现出保护性抗菌反应,如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外的DNA沉积。揭示了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先天免疫反应,可能在炎症相关的上皮细胞损害后,起到维持肠屏障功能,防止宿主对入侵细菌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