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颈椎病患者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的判断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该项研究目的是回顾性评估经前路手术证实的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特点。

  方法采用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治疗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55~72岁,平均65.4岁。术前行颈椎CT与MR检查,未发现有后纵韧带及硬脊膜骨化。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12例(66.7%),三节段颈椎间盘突出6例(33.3%)。二节段手术方法为单椎节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或髂骨)+颈前路钢板固定;三节段手术方法为单椎节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另一病变节段用颈椎cage植入融合。手术中证实存在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术中以“漂浮”方法处理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应用配对计数资料Kappa系数检验两种影像学提示存在后纵韧带和硬脊膜粘连的吻合度。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按JOA评分法,术前平均9.6分,术后平均12.1分。4例术中损伤硬脊膜未直接修补,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适当加压处理,伤口均获得愈合。颈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的CT横断位扫描示椎间盘与硬脊膜接触不光滑,有毛刺现象;MRI示后纵韧带增厚,粘连处硬膜下间隙与邻近间隙不对称。统计分析结果Kappa系数=0.40,P〈0.05,表明CT与MRI显示后纵韧带和硬脊膜粘连情况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得出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前MR检查能判断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其准确率优于CT扫描。手术中采用“漂浮”方法能有效处理粘连病变。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