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耻骨后开放粒子种植治疗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七十年代早期,美国纽约纪念医院的Whitmore医生开创了经耻骨后组织间碘粒子种植治疗前列腺癌的先河,形成了今天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的基础。技术流程为:通过中线切除两侧腹膜外盆腔的淋巴结,根据触摸到的前列腺长度、宽度和进针深度来判定种植体积,再根据经验决定最佳剂量、粒子数和植入针数,之后进行125I粒子植入。植入针长15cm,口径为16,经耻骨后插入前列腺,直到进入直肠内前列腺指诊手指尖能够感觉到为止,保持针与针之间的平行排列,针间隔为0.5~1cm.利用一种特殊设计的自动装置将粒子以一定的间隔种植进去,之后撤出植入针。

  粒子种植治疗限局性的肿瘤较外放疗有如下优势:

  (1)剂量分布更适形于肿瘤的形状和大小;

  (2)随着同位素的衰变,肿瘤照射时间延长,接受较高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3)粒子种植治疗减少了患者和操作人员治疗时间。由于理论上的优势,在其后的15~20年间,前列腺癌耻骨后125I粒子种植治疗配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变得十分流行。

  但是粒子种植治疗的也有其局限性:

  (1)患者需要住院;

  (2)一个标准的剖腹术需要移动前列腺;

  (3)手术本身具有内在的引起并发症的危险;

  (4)整个植入手术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剂量和植入针的插植是根据简单的触诊和大致的估计,均匀种植粒子在技术上仍有相当的难度,明显的低剂量区和高剂量区时有发生。由于没有精确的三维治疗前计划系统和图像处理技术,因此,合理评价粒子种植治疗的质量是不可能的。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