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并发败血症及多处动脉瘤和动脉血栓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中国研究者提高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并发败血症及动脉瘤和动脉血栓的认识。研究者结合1例MRSA肺炎并发败血症及多处动脉瘤和动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对MRSA败血症的并发症、动脉瘤及动脉血栓的病理生理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男,66岁,因“发热、咳嗽、咯痰1个月余”于2006年8月16日入院。入院前发热1个月,入院时体温达40℃,入院后抗感染治疗10d左右体温降至正常,2次血培养及痰培养(痰液经镜检,均为标准痰)均为MRSA,诊断为院外感染的MRSA肺炎、败血症。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随后出现发热、疼痛、搏动性包块三联征,经B型超声及双下肢强化CT确诊为双侧髂外动脉、双侧臀上动脉多发性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双侧股动脉及双侧股深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MRSA肺炎、败血症合并多发动脉瘤及动脉血栓非常少见,其原因可能是在动脉炎的基础上,内皮细胞损伤,引起了一系列凝血反应;血管肌层受损可导致或加重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