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青少年脑诱发电位异常、执行认知功能降低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中国研究者探索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基础。研究者以75例有官方暴力型违法乱纪记录的青少年为研究组,以41名某职业高中学生为对照组,对两组测评脑诱发电位[听觉脑干反应(ABR)、体感诱发电位(SEP)和P300]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并比较两组的异同。

  研究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ABR波Ⅰ和波Ⅲ潜伏期短,波Ⅴ潜伏期长,波Ⅲ波幅低;P300靶P3波潜伏期长,非靶P2波波幅高;SEP的N2波潜伏期短,P2波波幅高(P〈0.05~0.01)。(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WCST总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多,击中率(正确反应数/总反应数)低(P〈0.01)。(3)ABR、P300和SEP与WCST的相关分析,ABR波Ⅲ波幅与击中率呈正相关(r=0.22),P瑚波P,潜伏期与击中率呈负相关(r=-0.25)、与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24),SEP波P:波幅与正确反应数(r=-0.25)、击中率(r=-0.24)、完成分类(r=-0.25)均呈负相关;均P〈0.05。

  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青少年对外周刺激的感觉和认知加工过程异常,执行认知功能降低。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