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外科休克病人标准的护理计划1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代偿失调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特点为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和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典型临床表现为神志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和酸中毒。故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去除原发病因、保护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纠正酸中毒为积极治疗休克的主要原则。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组织灌注量改变;(2)气体交换受损;(3)体液不足;(4)心输出量减少;(5)潜在并发症——皮肤完整性受损。

  一、组织灌注量改变

  相关因素:微循环障碍

  主要表现:

  1烦躁不安,表情淡漠。

  2血压下降,脉细弱。

  3四肢皮肤湿冷、紫绀、苍白。

  4尿量减少。

  护理目标

  1神志清楚。

  2四肢温暖、红润。

  3尿量>30ml/h.

  4生命体征平稳:脉搏<100次/分、血压>11/8kPa(80/60mmHg)、脉压>3.99kPa(30mmHg)。

  护理措施

  1理解病人焦虑不安情绪,态度要镇静、温和,忙而不乱。

  2安置病人于休克卧位即分别抬高头部和腿部约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时的负担。

  3持续氧气吸人,一般为6-8L/min,以改善细胞缺氧,维持脏器功能。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设专人护理,并详细记录。主要监测项目如下:

  (1)意识表情:能够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情况,观察病人是否有神志淡漠、烦躁等。若病人由兴奋转为抑制,提示脑缺氧加重;若经治疗后神志清楚,示脑循环改善。

  (2)皮肤色泽和肢端温度:皮肤色泽及温度反映了体表灌注情况,若皮肤苍白、湿冷,提示病情较重;若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提示进入DIC阶段;若四肢温暖、红润、干燥、表示休克好转。

  (3)脉搏: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及强度。若脉率进一步加速且细弱,为病情恶化的表现;若脉搏逐渐增强、脉率转为正常,提示病情好转。

  (4)血压与脉压:血压下降、脉压减小,示病情严重;血压回升或血压虽低,但脉搏有力、脉压由小变大,提示病情好转。

  (5)呼吸:观察呼吸次数、有无节律变化。呼吸增速、变浅、不规则,说明病情恶化;呼吸增至每分钟30次以上或降至8次以下,示病情危重。

  (6)尿量:能反映肾脏血流灌注。认真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比重。若每小时尿量稳定在30mL以上,提示休克好转。

  (7)中心静脉压(CVP):它能反映出病人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状况。若血压降低,CVP<0.49kPa(5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CVP>1.47kPa(15cmH2O)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CVP>1.96kPa(20cmH2O)时,提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8)动脉血气:是判断肺功能的基本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值为10-13……3kPa(75-10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值为5.33kPa(40mmHg)。严密观察是否PaO2下降或PaCO2升高,警惕ARDS的发生。

  5调整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1)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选择大静脉快速输液兼测中心静脉压;另一条选表浅静脉缓慢而均匀地滴入血管活性药物或其他需要控制滴数的药物。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和滴数,用药后随时记录。

  (3)根据用药目的,正确执行医嘱,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4)快速输液时,应注意有无咳红色泡沫样痰,防止肺水肿和心衰的发生。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以调整输入量。

  6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1)严格查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用量,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无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