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动物实验显示,饮用水中的六价铬有致癌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在社会活动家ErinBrockovich女士16年前首次提出含六价铬的饮用水有害于健康后的今天,一个国立毒理学研究合作小组通过2年的动物实验证实了饮用水中的铬具有致癌作用。

  六价铬化合物常用于电镀、皮革和纺织物的生产过程中,自1990年以来就有研究认为,吸入铬具有致癌作用。Brockovich女士是通过一项诉讼PacificGas&Electric公司的案件而受人瞩目的,她坚信该家公司在Hinkley市建立的压缩机工作站大大提高了该市地下水的铬含量,从而污染了水源。该诉讼案最终于1996年以3.33亿美元而判Brockovich女士胜诉,并于2000年改编成名为“Brockovich”的电影。

  在MichelleHooth博士主持的这项动物实验中,主要以含有重铬酸钠水合物(一种含有六价铬的无机化合物)喂养实验大鼠和小鼠。水中的最低浓度为14.3mg/L,相当于5mg/L的铬;最高浓度为516mg/L.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水中铬浓度的升高,大鼠的损伤也就愈加明显。对大鼠而言,虽然暴露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并无显著的差异,但在99只摄入最高浓度化学物质饮用水的大鼠中,18只发生了口腔粘膜或舌部的癌症,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雌鼠还是雄鼠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小鼠而言,两组的生存率同样没有差别,但在100只摄入最高浓度化学物质饮用水的小鼠中,有42只发生了小肠肿瘤,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雌鼠还是雄鼠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至于为何大鼠主要患口腔癌症,小鼠主要患小肠肿瘤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明确。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六价铬在胃中降为无毒的三价形式有关。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