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放疗的致癌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放射线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治疗癌症但也可以诱发癌症。放射致癌是放射治疗最复杂的远期毒性,也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对职业性、事故性、医疗照射和核爆炸存活者等人员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放射线有致癌作用,潜伏期很长,第二原发癌一般在照射后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出现。青少年胸部受到照射后30年,与普通人群相比,其肺癌相对危险为2~3.女性胸部受照射后乳腺癌相对危险为5~17,30年后累积发生率为17%.膈肌以上受照射的患者,第二原发癌的实际发生率为每年1%,相对危险为2~8.美国杜克大学的孔茨(Koortz)等于2006年报告,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大剂量大野照射与低剂量累积野照射,20年后第二原发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5%.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特拉维斯(Tiavis)等在2005年回顾分析了40576例睾丸癌长期生存病例,发现第二原发癌有2285例,其相对危险为2.5.腹部受照射后,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第二原发癌的发生率在15年后也有明显升高。我院在上世纪60年代用180kV深部X线机治疗子宫颈癌,宫旁照射剂量为40~45Gy,发现常常导致照射野内皮肤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少数患者发生远期照射野内软组织肉瘤。乳腺癌术后放疗也有诱发胸壁软组织肉瘤的报告。此外,放射治疗还能诱发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这类放疗的照射剂量小,但照射体积大,甚至为全身照射。

  关于放射诱发癌症,在临床研究中也存在很多困惑。一方面,放射致癌潜伏期很长,如甲状腺癌为15年、肉瘤10~20年、皮肤癌25年。在这么长的潜伏期内,多种致病因素和机体的抑癌机制均在不断变化,很难区分放射诱发癌症和自发癌症。另一方面,放射线是弱致癌因素,其质和量差别很大,患者在长时间内也同时接触其他致癌因素如化疗药物、烟草致癌物质等,因此很难从方法学上设计随机、对照、前瞻性的研究。不过,这些都不能阻碍人们对这一放射生物学现象继续深入研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