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传染病学 > 正文

血浆d-二聚体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维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为了深入探讨各种肝病与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关系,我们对6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及32例治疗前后的肝病患者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检测对象

  66例病毒性肝炎均为本院1997年3月~1998年3月住院患者,男45例、女21例,年龄19~71岁。其中急性肝炎12例,慢性肝炎24例(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6例),肝硬化22例,重型肝炎8例。按照原病学分型:甲型肝炎8例,乙型肝炎41例,丙型肝炎13例,戊型肝炎4例。各诊断标准按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方案。41例对照组系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心、脑、肺、肾、肝功能正常,经病原学检测乙型肝炎与病毒、丙型肝炎与病毒均为阴性),男22例、女19例,年龄32~65岁。

  二、血浆制备

  取患者静脉血1∶10枸橼酸钠抗凝,3000r/min常温离心10min,分离血浆,于-20°c下贮存待检。

  三、d-二聚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盒为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公司产品,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

  一、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

  重型肝炎、肝硬化含量最高,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中度)和急性肝炎次之。慢性肝炎(轻度)增高不明显,说明d-二聚体增高的水平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二、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

  除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中度),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外,其它各型肝炎均无明显变化。

  讨论

  wide等测定了59例急性和慢性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其中48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阳性率为81.35%)。kruskal等对各种肝病患者进行了d-二聚体测定,发现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升高幅度高于病毒性肝炎,本组测定6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除慢性肝炎(轻度)外,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重型肝炎依次递增。尤其肝硬化、重型肝炎更为显著(p<0.001),提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毒性肝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上述报道一致。

  我们检测22例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2.66±1.58)mg/ml,其中8例并发消化道出血者均在4.08mg/l以上。8例重型肝炎为(4.28±2.16)mg/l,其中2例并发腔道出血及全身皮肤粘膜严重出血者分别高达9.59mg/l与10.88mg/l.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中度)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这提示,严重的肝病患者,可能伴有一种继发性、隐匿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过程。carr等对临床上疑诊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测定,只有后者能正确反映体内凝血酶和纤溶酶活性,若超过正常值一倍,则对预测dic有较高价值。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