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肠郁(西医病名:肠道神经症、肠道易激惹综合征、肠功能紊乱等)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肠郁是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使肠道运化失常。以腹痛,腹泻或便秘为常见表现的郁病类疾病。

  本病类似西医学所说肠道神经症、肠道易激惹综合征、肠功能紊乱等。

  [诊断依据]

  1.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慢,病程多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症状轻重不一,一般情况较好。

  2.病情与情绪关系密切,对饮食、寒温、劳累等亦颇敏感而易于诱发,常伴有失眠、焦虑、精神涣散,头痛、健忘、神经过敏等症状。对药物“敏感”,初服多有效,再服则无效。

  3.主要表现为腹痛不适,多为胀痛或呈痉挛痛,部位以左少腹为多见,矢气或排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排便习惯改变,可为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粪便带粘液,但无脓血便,多伴有食欲不振,嗳气,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症。体检可无阳性发现,或于左下腹有轻压痛,或可扪及条索状肠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实验室检查:粪便粘液较多,镜检无红、白细胞,找不到阿米巴及血吸虫卵,细菌培养阴性,隐血试验阳性。血常规及血沉等均属正常。

  5.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内窥镜检:示肠运动亢进,甚至痉挛,粘膜无异常,活检基本正常。

  [鉴别诊断]

  本病常有精神因素为背景,病情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多种检查无形质性改变。常伴见失眠、忧虑、头痛、精神涣散、神经过敏等神志症状。而肠癌、休息痢、大瘕泄、肠痨、伏梁、奇恒痢、胰胀等有相应特征性改变可资鉴别。

  [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证:每因情志怫郁即腹痛、肠鸣、腹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烦躁易怒,嗳气纳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疏肝健脾。

  2.寒热错杂证:腹痛,肠鸣,腹泻,大便不爽带粘腻,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烦闷不欲食,脘腹喜暖,口干,舌红苔腻,脉弦滑。平调寒热。

  3.脾胃气虚证:大便稀溏,水谷不化,食欲不振,脘腹闷痛,稍进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缓弱。补脾益气。

  4.阴虚肠燥证:便秘数日一行,硬结难解,或于左少腹可扪及条索状包块;压痛,常伴失眠,头痛烦闷,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苔燥,脉细弱。滋阴通便。

  5.肠道瘀滞证:大便或溏薄或便秘,左少腹疼痛固定,并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腹胀,嗳气,纳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理气化瘀。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