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妇产科学 > 正文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VIN)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VIN是外阴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包括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外阴非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外阴Paget‘s病,未浸润的黑色素细胞瘤),多见于45岁妇女。VIN很少转变为浸润癌,但60岁以上患者有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1.病因

  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l6型)感染有关,另与免疫抑制及性病有关。

  2.病理

  (1)大体病灶表现为表皮增生,可出现皮肤增厚斑块、乳头状或小的赘疣,表面可呈灰白色或暗红色,边界不清楚。

  (2)镜下:外阴表皮内肿瘤呈非典型增生,在基底细胞层以上可见分裂象,但基底膜完整。根据上皮的成熟程度及细胞的异型性将VIN分为3级。VINⅠ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VINⅡ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VINⅢ级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包括原位癌。

  3.诊断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确诊需依据病理检查。对可疑部位多点组织取材作病理检查,取材时需根据病灶情况决定取材深度,一般不需达皮下脂肪层。

  4.治疗

  (1)对年轻、VINⅠ级:用药物治疗,5%氟尿嘧啶(5-Fu)软膏涂抹或激光治疗。

  (2)VINⅡ~VINⅢ级或病灶较广泛或复发的病变:可考虑手术切除,包括病灶局部切除、单纯外阴切除。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