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胃痞(西医病名:慢性萎缩性胃炎)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痞在《内经》中称否、满、否塞、否膈。《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胃痞是因胃病日久,脾胃气虚,胃络失养而萎缩。以长期食少,脘痞,腹泻,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痿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慢性萎缩性胃炎。

  [诊断依据]

  1.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以中老年为多见。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

  2.慢性无规律性胃脘部胀满、痞闷或疼痛,或胃脘不适而不可言状,纳后明显,食欲不振,嗳气,大便秘结或腹泻,形体消瘦,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夜寐不宁,舌体缩小;溃烂或光剥无苔。

  3.胃液分析:胃分泌减少或缺乏。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A型可显著增高,B型则可低于正常。胃蛋白酶测定:基础胃蛋白酶分泌量(BPO)和最大胃蛋白酶分泌量(MPO)均低于正常。

  4.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可见胃粘膜呈灰白色,色调不均匀。皱襞变细、平坦,粘膜变薄,血管网明显或见灰蓝色血管,可有小岛状增生。活检见粘膜层有炎症及纤维化,腺体广泛破坏、减少,出现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鉴别诊断]

  1.胃络痛:胃脘痛较明显,胃镜及活检示炎症性改变、腺体完整等可资鉴别。

  2.胃胀:以长期脘腹痞胀作痛、嘈杂,或有水肿等为特点,胃镜检查见粘膜隆起呈铺路石状、脑回状或海绵结节状,粘膜皱襞之间的间隙狭小,呈龟裂等特异征象。

  3.胃癌:病情呈进行性恶化,消瘦明显,甚至呈恶病质,X线钡餐、胃镜及活检示癌性病理变化。

  4.胃疡:胃脘疼痛多具有节律性和周期性的特点,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可见溃疡的特征性改变。

  5.黄胖病:有钩虫感染机会,以善食易饥,疲乏或胃脘疼痛,皮肤萎黄,浮肿等为特点,大便检查发现钩虫卵,驱钩虫治疗有效等可以确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辨证论治]

  1.胃阴虚证:胃脘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红体小,或有裂纹,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滋阴益胃。

  2.脾胃气虚证:胃脘痞胀,似胀非胀,莫可言状,纳后尤著,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沉弱。补脾健胃。

  3.肝郁脾虚证:胃脘胀满、痞闷、疼痛,两胁作胀,嗳气,纳少,口苦,神疲乏力,便溏不爽,舌淡苔薄,脉弦缓。疏肝健脾。

  4.脾胃湿热证:胃脘痞满或胀痛,食欲不振,口苦口粘,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利脾胃(湿热)。

  5.脾胃阳虚证:胃脘隐痛、痞满,遇冷加重,畏冷肢凉,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沉迟。温补脾胃。

  6.瘀阻胃络证:胃脘痞胀疼痛,痛如针刺或如刀割样,痛处固定不移;-拒按,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活血化瘀。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