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肥气(西医病名:巨脾症、门脉高压症)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肥气之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难经·五十六难》:”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

  肥气是因疟疾、蛊虫病等,使瘀血内积,新血不生。以左胁下肿块,腹胀膨隆,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本病类似西医学所说巨脾症、门脉高压症。

  [诊断依据]

  1.有蛊虫病、曾长期患疟疾等原发疾病的病史或临床表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于左胁下可触及肿大的包块,其肿块可达脐或脐下,并可超过腹中线,质坚硬,表面光滑。

  3.常伴腹胀,疲乏等症,或有齿衄、鼻衄、紫斑等出血现象。或见腹壁青筋显露。

  4.血液检查可见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见相应造血细胞增生,有成熟障碍的现象。肝功能试验常在正常范围。X线及内窥镜检查常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

  [鉴别诊断]

  肝热病、肝瘟、湿温、温毒发斑、心瘅、恶核、心衰、髓劳等,均可见左胁下肿块(一般较小),及或有出血等症,但为兼有表现,而必有原发病的突出病候,故不可以肥气为独立诊断。

  [辨证论治]

  1.肝脾瘀滞证:左胁下及腹部积块明显肿大,硬痛不移,腹部青筋暴露,可见齿衄、鼻衄或紫斑,时有寒热,女子可有月事不下,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弦涩。疏肝通络、化瘀消积。

  2.血虚挟瘀证:左胁下及腹部积块坚硬压痛,饮食大减,神疲,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唇甲无华,消瘦脱形,舌质淡紫少苔,脉细弱或弦细。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