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疮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最常出现在15岁左右,但也可能9岁就开始出现,通常会持续到20多岁。痤疮好发于皮脂腺最大、最多、最活跃的部位,如面部、胸部、背部。可以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多种损害。
大多数皮肤病学家认为,痤疮的发生与青春期性激素大量增加有关,雄激素水平增高引起皮脂腺体积增大、皮脂分泌过剩;过多的皮脂淤积在毛囊内形成脂栓,即所谓的粉刺;这时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引起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反应。
传统医学认为青春痘即痤疮其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以致脾胃温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思虑过度、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气血蕴结化热,或消化道功能紊乱、便秘、任冲不调凝滞于面部而成。
临床表现:
初起时常表现为粉刺,分白头和黑头两种。黑头粉刺亦称为开放性粉刺,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的小黑点,用手可挤出1毫米左右的乳白色脂栓,顶端为黑色;白头粉刺亦称封闭性粉刺,为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丘疹,不易挤出脂栓。粉刺可进一步发展成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和瘢痕。
目前西医临床根据皮肤损害的主要表现把痤疮分为以下 8 种类型。
①点状样痤疮:面部呈现的小点状散在小白点接近于皮肤色,如用手挤压,可挤出条状或米粒大的黄白色,半透明的脂肪栓;还有表现为小点状的小黑点,是经过氧化后所形成。
②丘疹性痤疮,最常见的皮肤损害以发炎的小丘疹为主,高出皮肤,大小有如米粒到豌豆大,较密集,有的也较坚硬,颜色是淡红色或深红色,有时在丘疹中央可以看到黑头或顶端发黑的皮脂栓,时有痒或疼痛感。
③脓疮性痤疮:以脓疮表现为主,高出皮肤有绿豆大小,顶部形成白头脓疱,底部色浅红或深红,触之有痛感,脓液较为粘稠治愈后常遗留或浅或深的瘢痕。
④结节性痤疮:当发炎部位较深时,脓疱性痤疮可发展成壁厚的结节,大小不等,颜色呈浅红色或深红色,表现不一,有的显著隆起,而成为半球形或圆形,可长期存在或逐渐吸收;若脓液破溃后形成明显的瘢痕和色素沉着。
⑤萎缩性痤疮:是指丘疹或脓疱性痤疮损害,破坏了皮脂腺体,所引起“凹坑状”的瘢痕,多见于患病时间较长,反复发作,而没有加以重视的患者。
⑥聚合性痤疮:它也是皮肤损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皮肤的损害呈现多种形态,有很多的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及窦道,瘢痕、硬结密集发生。
治疗:
除药物外,预防和控制痤疮的方法主要有:
·不要用手挤压痤疮,以免加重炎症、留下疤痕。
·避免用油性和粉剂型的化妆品,以免毛孔进一步堵塞。
·如果口周部位有痤疮,停止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一个月,看是否好转。
·注意饮食,请勿食用巧克力、海鲜、坚果、奶酪等食物。
中研国医馆以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总结认为,痤疮的病因复杂、其表现的多样性。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其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如肺经火旺,肝气阻滞、血热内盛、及风邪的侵入等,形成了传统中医对痤疮的进一步认识,使广大痤疮患者恢复了原来的面孔,重又恢复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