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三房心的临床表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临床类型:1964年吉竹毅将Loeffler及Niwayama的分类结合临床综合为三型。

  Ⅰ型 副房与真性左房之间不相通,副房通过卵圆孔交通或伴完全性肺静脉异常回流,婴儿早期死亡。

  Ⅱ型 副房与真性左房之间有一至数个小的通道,从临床外科角度又分为两个亚型:⑴与右心房不相通,临床表现类似二尖瓣狭窄症状。⑵与右心房相通,临床表现类似房间隔缺损或完全性肺静脉异常回流的症状。

  Ⅲ型 副房与真性左房存在大的相通。

  临床表现:出现症状的时间与隔膜孔道大小有关。孔道狭小的严重症例,生后不久即可出现重度肺充血和呼吸急促,随之发生严重的肺炎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孔道较大的病例,症状出现较迟,在幼儿或儿童期发生。孔道大的病例类似房间隔缺损,临床上可无症状,生活正常,仅在活动后稍有气促。多数病例在心底部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有时可听到连续性杂音,这是由于梗阻程度严重孔道近远端有很高的压力阶差所致,P2亢进。但也可无杂音。(医学教育网搜集)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