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颅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以三叉神经节阻滞为例,简介颅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

  三叉神经为最粗大的混合性颅神经,以躯体感觉纤维为主,这些纤维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三叉神经节也称半月神经节,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前面三叉神经压迹处,为硬脑膜形成的麦克尔腔包裹。三叉神经节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突中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其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三大分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半月神经节阻滞在颅底卵圆孔内进行。卵圆孔位于蝶骨大翼的后部,孔口多开向前外方。半月神经节阻滞有两种穿刺入路,常用前方入路。

  患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双眼平视前方,取眶外缘的垂直线与经同侧口裂水平线交点为穿刺点。穿刺方向取决于穿刺点和卵圆孔的位置关系。卵圆孔的前后位置在通过关节结节的额状面上,左右位置在通过瞳孔的矢状面上,最好在C臂引导下定位穿刺点及穿刺方向。用7号8cm长针快速进皮,沿上述穿刺方向缓慢进针直至颅底卵圆孔附近轻轻试探进针。若定位准确,操作熟练,常可直接进孔。若未能直接进孔,可稍调整进针角度沿颅底寻找,不要一次调整过大,以免误入其他孔道。当穿刺针进入卵圆孔时,手下有落空感,并有针头被吸住的感觉,同时患者出现较强的典型三叉神经痛发作表现。此时穿刺针可继续沿孔壁缓慢进针0.3cm左右,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固定针头,注入2%利多卡因0.3~0.5ml左右,注药时有一定阻力,数分钟后出现阻滞平面。若阻滞范围涉及第I支,出现视物模糊或复视,需待局麻药作用消退后退针0.1cm,再注入2%利多卡因0.3~0.5ml观察,直到测定的阻滞范围与病变发作时的痛区吻合。观察10分钟后即可缓慢注射神经毁损剂0.3~0.5ml.也可直接用射频穿刺针,穿刺到位后,先行神经刺激进一步定位,然后进行射频热凝毁损。

  半月神经节阻滞用于治疗: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2)三叉神经支配区出现的癌性疼痛及放疗后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三叉神经毁损术后并发症有毁损区感觉减退,疱疹,严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甚至失明。卵圆孔的后外侧为棘孔,脑膜中动脉经此孔入颅腔,其后内侧有破裂孔,此乃颈内动脉进颅腔的通道,因此在卵圆孔穿刺时,有可能误入周围其他孔道,损伤血管形成颅内血肿。(医学教育网搜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