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传染病学 > 正文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流行病学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地方型斑疹伤寒散发于全球,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地方性斑疹伤寒以晚夏和秋季谷物收割时发生者较多,并可与流行型斑疹伤寒同时存在于某些地区。国内以河南、河北、云南、山东、北京市、辽宁等的病例较多,1982~1984年间有多篇文献报道。

  (一)传染源

  家鼠如褐家鼠、黄胸鼠等为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染源,以鼠→鼠蚤→鼠的循环流行。鼠感染后大多并不死亡,而鼠蚤只在鼠死后才吮人血而使人受染。因曾在虱体内分离到莫氏立克次体,因此病人也有可能作为传染源而传播地方性斑疹伤寒。

  (二)传播途径

  鼠蚤吮吸病鼠血时,病原体随血进入蚤肠繁殖,但蚤并不因感染而死亡,病原体且可在蚤体长期存在。当受染蚤吮吸人血时,同时排出含病原体的蚤粪和呕吐物于皮肤上,立克次体可经抓破处进入人体;或蚤被打扁压碎后,其体内病原体也可经同一途径侵入。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饮食也可得病,干蚤粪内的病原体偶可成为气溶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而使人受染。螨、蜱等节肢动物也可带有病原体,而成为传病媒介的可能。

  (三)易感者

  人群对地方性斑疹伤寒有普遍易感性,某些报告中以小学生和青壮年发病者居多。得病后有较强而持久的免疫力,对普氏立克次体感染也具相当免疫性。(医学教育网搜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