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Ⅰ型变态反应的防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检出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

  临床上检测变应原最常见的方法是变应原皮肤试验。具体做法是将0.1ml稀释的变应原(如青霉素抗血清)在受试者前臂内侧做皮内注射,10~20分钟观测结果。注射局部出现的红晕或风团的直径>1cm为皮试阳性。有时青霉素皮试也可使过敏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在皮试前,必须准备好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抢救药物。

  2.脱敏疗法

  对能够检出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可采用小量的变应原让患者反复间隔接触,剂量逐渐增大,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治疗后可使患者再次接触变应原不产生Ⅰ型超敏感反应。脱敏的机制与产生封闭性变应原特异性IgG抗体有关。

  3.药物治疗

  可用下述三类药物治疗Ⅰ型超敏反应:

  (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药: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色氨酸二钠可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前列腺素E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cAMP浓度升高。甲基黄嘌呤和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阻止cAMP的分解。

  (2)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苯海拉明、扑尔敏竞争组胺受体而抗组胺的作用。乙酰水杨酸为激肽拮抗剂。多根皮苷酊磷酸盐拮抗白三烯的作用。

  (3)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药静脉迅速应用肾上腺素可以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毛细血管,升高血压,挽救生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