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职业卫生与中毒 > 正文

过氧乙酸引起的中毒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过氧乙酸为无色液体,有难闻气味。一般商品过氧乙酸不超过40%,过氧化氢不超过6%,含水和微量硫酸。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包括铝,是强氧化剂,加热至110℃左右或由于自发化学反应发生爆炸,在稍高温度下分解而产生氧气。

  使用方法和范围:0.1%的过氧乙酸1~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0.5%的过氧乙酸5分钟可杀灭结核杆菌和真菌,30分钟可杀灭枯草杆菌芽孢。溶液用于浸泡消毒餐具、便器、体温计等,过氧乙酸气雾浓度达到1g/m3可杀灭物体表面的芽孢,可用于墙壁、家具、地板等消毒。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但温度降至-20℃时,仍有明显杀菌作用,喷雾消毒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力越强,相对湿度低于20%,杀菌力较差,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有机物可能减低杀菌力。

  安全使用: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其稀溶液极易分解,应于用前配制,并避免接触金属离子。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强烈的腐蚀和漂白作用,使用时注意。接触高浓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物品用过氧乙酸消毒后,放置1~2小时后再使用。

  毒性:一种强的皮肤、粘膜腐蚀剂,动物实验显示为可疑致癌物。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时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和眼睛刺激症状。

  误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溶液可出现局部水疱、红肿、皮炎、溃疡等。

  眼睛溅入,可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出现角膜水肿、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口服:可以出现口咽、食道、胃粘膜损伤,如恶心、呕吐、出血等,严重者溃疡穿孔、休克、食道狭窄等。

  吸入中毒: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

  处理及治疗方法:

  吸入中毒: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出现急性肺损伤,应早期给予激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也可用2%碳酸钠溶液冲淡。皮肤刺激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去医院就诊。

  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症状持续应去就医。

  误服中毒者,不主张洗胃、催吐、导泻,立即口服100~200ml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