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妇产科学 > 正文

子宫收缩乏力的预防与处理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预防

  (1)加强妊娠期保健,积极治疗营养不良及慢性疾病,及时发现胎位异常、头盆不称。

  (2)加强产时监护,消除产妇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关心产妇休息、饮食、大小便,避免过多使用镇静药物。

  (3)及时发现和处理难产因素。

  2.处理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发现头盆不称,应及时剖宫产。估计能经阴道分娩者,第一产程加强宫缩措施有:人工破膜(适用于宫颈扩张3cm以上,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安定静脉推注(适用于宫颈扩张缓慢,有宫颈水肿者);针刺合谷、三阴交、太冲、中极、关元穴位(强刺激手法,留针15~20分钟,也可选耳针子宫、交感、内分泌穴位);缩宫素静滴(适用于胎位正常、胎心良好、头盆相称者)。静脉滴注缩宫素,应有专人观察宫缩、听胎心及测血压。宫缩持续1分钟以上,或听胎心率有变化,应停止滴注。发现血压升高,应减慢滴速。

  第二产程出现宫缩乏力,也给予缩宫素静滴,胎头双顶径已过坐骨棘平面,等待自然分娩,或行胎头吸引术、产钳术。若胎头仍不衔接或伴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

  第三产程为预防产后出血,当胎肩露于阴道口时,静注麦角新碱0.2mg,同时缩宫素10~20单位静滴。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是调节宫缩,恢复其极性。给予哌替啶100mg或吗啡10~15mg肌注,醒后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宫缩。此前严禁应用缩宫素。经上述处理,不协调性宫缩未能纠正,或伴胎儿窘迫征象,或伴头盆不称者,均应剖宫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