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国内诊断标准(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减少;(2)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增多,有成熟障碍;(4)具备以下5点中任何一点:①强地松治疗有效;②脾功除有效;③PAIg增高;④PAC3增高;⑤血小板寿命缩短;(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型须与某些严重之细菌感染,尤其是脑膜炎球菌感染;急性白血病,药物过敏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鉴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尚可见于红斑狼疮、结核病、结节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贫血(Evans综合征)。
 

表5-5-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与慢性鉴别

  急性型 慢性型
主要发病年龄 26岁小儿 成人2040岁
性别差异 男:女:1:3
发病前感染史 1~3周前常有 不常有
起病 缓慢
口腔、舌粘膜血泡 严重时有 一般无
血小板计数 常<20×109/L 30~80×109/L
嗜酸粒细胞增多 常见 少见
骨髓中巨核细胞 正常或增多
幼稚型
正常或明显增多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病程 2~6周,最长6个月 数月至数年
自发缓解 80% 少见、常反复发作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