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妇产科学 > 正文

产力的概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

  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临产后的宫缩能使宫颈管短缩消失、宫口扩张、先露下降和胎盘娩出,其特点有:(1)节律性:宫缩的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正常宫缩是宫体肌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并伴有疼痛。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逐渐增加,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肉松弛。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随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渐长,间歇期渐短。阵缩如此反复出现,直至分娩全过程结束。

  (2)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均匀协调地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每秒约2cra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在15秒内扩展至整个子宫。

  (3)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4)缩复作用:宫体部平滑肌为收缩段。每当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称缩复作用,能使宫腔内容积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下降及宫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

  2.腹壁肌及腹肌收缩力

  当宫口开全后,胎先露部已降至阴道。每当宫缩时,前羊水囊或胎先露部压迫骨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动作。腹壁肌及膈肌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过早加腹压易使产妇疲劳和造成宫颈水肿,致使产程延长。腹压在第三产程可促使已剥离的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

  协助胎先露部在盆腔进行内旋转。胎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时,能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当胎盘降至阴道时,能协助胎盘娩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