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维生素K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参考值」

  2.88±1.4nmol/L(X±ISD)

  「临床意义」

  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具有维生素K活性的化合物是2-甲基萘醌的衍生物,具有一个不同长度的类聚异戊二烯的侧链,饮食中的维生素K很容易被小肠上部或结肠吸收。维生素K在消化道里是伴随食物中脂肪的吸收而吸收的,维生素K最初以乳璟微粒形式进入血浆。从结肠的细菌代谢中可得到大量的维生素K。

  维生素K在凝血酶原(因子Ⅱ)和凝血因子Ⅶ、Ⅸ、Ⅹ的合成中是必需的复合因子。维生素K有助于无活性蛋白质的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对其他蛋白羧化VitK也有作用)。这些羧化谷氨酸残基对钙和磷酸酯与凝血酶原的结合是必要的。维生素K缺乏的症状是由于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不足导致继发性出血,包括伤口出血、大块皮下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在服用维生素K以后可以逆转上述现象。

  维生素K不足可见于一般吸收障碍包括膀胱纤维变、梗阻性肝脏疾病、胆结合症、胰脏机能不全、上消化道的功能性疾病(如口炎性腹泻(sprue))。口服抗菌素治疗时能使结肠中产生维生素K的细菌死亡,因此也能导致维生素K不足。维生素K制剂常用于治疗维生素K缺乏征。用维生素K常规治疗以预防婴儿出血性贫血。维生素K也可作为香豆素和2,3二氢-1,3茚二酮中毒的解毒药。超过药理剂量的甲基萘醌能导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导致成人患心脏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