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临床意义」

  苯丙酮尿症(PKU)为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致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白痴。其发病率因地区而异,欧美地区约1/10,000,我国约1/16,000,田氏报道天津地区约1/6,500。

  在PKU患者的肝脏中缺失苯丙氨酸羟化酶(PAH)而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变成酪氨酸。现已在PAH位点上发现了12个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RFLP)单体型。大约90%的PKU基因与RFLP1~4型的原体型有关。而且,PKU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该种RFLP单体型的不同组合密切相关。

  该项检测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对PKU致病基因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以确定其后代是否为PKU基因的纯合子。PAH仅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在绒毛、羊水细胞和胎儿血中均不表达,故不能通过测定酶活力及代谢产物来进行PKU的产前诊断。只能依赖于家系分析,找出与PKU致病基因相连锁的RFLP,进行基因分析做出产前诊断。

  产后三个月之内且愈早愈好地检测出新生儿的苯丙酮尿是重要的。确诊之后,给予无苯丙氨酸饮食可减轻脑损害。否则,八个月之后可致难逆转的“白痴”。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