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为临床术语,无病理学意义)是起自肠壁并突入肠腔的任何组织肿块。息肉可能无蒂或有蒂,其大小相差甚大。按组织学可将这些病变分为:管状腺瘤,管型绒毛腺瘤(绒毛腺样息肉),绒毛(乳头),腺瘤(伴或不伴腺癌),增生性息肉,错构瘤,少年息肉,息肉样癌,假性息肉,脂肪瘤,平滑肌瘤或其他较罕见肿瘤。
息肉发生率在7%~50%之间,其较高的数字系包括在尸体解剖时发现的极小息肉(往往是增生性息肉或腺瘤)。常规钡剂灌肠可在约5%患者中发现息肉,而通过可曲式纤维乙状结肠镜,结肠镜或气钡双重对比灌肠法的检查,则可发现更多的病例。息肉往往呈多发性,最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越接近盲肠发生的频率越低。在大肠癌患者中,约25%也有卫星式腺瘤样息肉。
对管状腺瘤癌变的危险性是有争议的,但大量证据表明,它们可能恶变。恶变危险性与其体积大小有关:直径1.5cm的管状腺瘤具有2%癌变的危险性,随着其体积增大,腺体就会发生绒毛的表现。一旦>50%的腺体呈绒毛状,就被称为绒毛腺样息肉;其恶变的可能仍然与管状腺瘤一样,如有>80%的腺体呈绒毛状,就被称为绒毛状腺瘤,约35%的病例会发生恶变。绒毛状腺瘤恶变的危险性较同等大小的管状腺瘤恶变的危险性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