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粒性白细胞缺乏症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粒性白细胞缺乏症为全身性疾病。本病常并发咽溃疡性病变,称之为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也可根据粒细胞生成减少、无效增殖、破坏过多、复合原因及假性粒细胞减少等而分成五大类。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氯霉素、消炎痛等或放射性物质的副作用,可使骨髓抑制、影响造血功能而致粒细胞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脾肿大、脾机能亢进,可使粒细胞破坏增多,成人及儿童周围血中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1500×106/L,即可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临床表现

  由于粒细胞减少易继发感染,全身情况很差,伴有高热、咽痛、吞咽困难、口臭等症状。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腭弓、软腭等处粘膜呈坏死溃烂,覆有深褐色假膜。口腔粘膜及齿龈有类似病变。病情发展很快,稍晚可出现脓毒病症状及肺炎。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粒细胞减少症的全身性疾病病史及有关化验检查结果,结合局部症状及咽部病变的特征,即可确诊。

  治疗

  主要在全身治疗,促进粒细胞生长;同时要去除致病因素;应重视支持疗法和控制感染。咽部及口腔可用1%双氧水或复方硼酸液漱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