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视功能检查
1、视力检查视力损害主要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位置有关。多数脉络膜新生血管位于中央凹以外,并向中央凹生长。早期患者视力虽然正常,也应进行追踪观察和视功能检查。
(1)萎缩性老年黄斑变性:早期视力可正常或轻度下降,晚期中心视力明显损害。
(2)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早期视力明显下降,中期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仅见手动,晚期视力进一步损害。
2、视野检查
(1)Amsler方格表:可辅助早期发现绝对性中心暗点和视物变形,从而早期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在视力正常和检眼镜正常时,Amsler也可表现为异常。
(2)中心视野:早期可检查出相应的暗点。
(3)黄斑阈值:较为敏感的早期指标。黄斑部轻度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既有光敏度降低,并随病情的严重性而增加。
3、对比敏感度早期即有降低。视力正常者对比敏感度也有异常。
4、色觉检查本病的色觉损害为蓝色觉异常。色调分辨率和颜色明度敏感度在早期就有降低。
5、视觉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病情观察和对临床分型的研究。本病早期,PERG表现为振幅降低和峰时延迟,LERG表现为振幅降低,而与峰时关系不大;晚期则均表现异常。EOG检查多正常,部分表现为光峰电位降低。PVEP早期正常,当视力明显下降时,其振幅显著降低,峰时延迟。
6 、光觉检查本病早期视力功能损害并不限制在黄斑区,视网膜周边也有可能发生改变。视杆、视锥细胞的敏感度都有降低。中心20°暗适应绝对阈值增高。采用FP100色调试验常可查出异常的色调分辨力。
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
OCT是近年来检查本病的一种新技术,能定量测出视网膜及神经纤维的厚度,显示本病的黄斑裂孔、黄斑囊样水肿、色素上皮脱离、视盘水肿及视网膜内脂质沉着等光分辨得光学切面,图像非常清晰。
诊断
一、萎缩性老年黄斑变性
1、45岁以上,双眼发生,视力缓慢下降。
2、眼底检查:早期黄斑区色素脱失,中央凹反光不清或消失,多为散在玻璃膜疣。晚期病变加重,可由金箔样外观,地图状色素上皮萎缩,囊样变性或板层裂孔。
3、荧光血管造影:黄斑区有透见荧光或弱荧光,无荧光素渗漏。
二、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
1、45岁以上,双眼先后发病,视力下降较急。
2、眼底检查:早期黄斑区色素脱失,中央凹反光不清或消失,多为融合玻璃膜疣。中期黄斑区出现浆液性或出血性盘状脱离,重者视网膜下血肿,视网膜内出血,玻璃体积血。晚期瘢痕形成。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黄斑区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出血病例有荧光遮蔽。
三、附注
1、早期有眼底改变但视力正常为可疑患者,应定期观察。
2、注意病史,排除其他黄斑病变。
3、视力下降者应排除屈光不正和屈光间质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