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推拿治疗 > 正文

推拿治疗:面神经炎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本病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管)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或称为贝尔(Bell’s)麻痹。可能为病毒感染,面神经水肿,受压,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而致麻痹。急性起病,迅速发展至完全性面瘫,多为一侧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年轻男性较多。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易发生于气血虚弱者,复感风寒之邪,颜面经脉气血凝滞,不能儒养筋脉而致,有口眼()斜、面瘫之称。

  【临床表现】

  患者往往是在清晨起床洗漱时发现口角咽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人中沟偏歪,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进餐时食物易残留在患侧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口角淌下。可伴有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泪点随下睑外翻有泪外溢。同侧内耳、乳突部疼痛等。

  【诊断和鉴别】

  1.诊断要点

  (1)起病急,突发性面部表情肌瘫痪。

  (2)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3)闭目时麻痹侧眼球上转,由于眼裂不能闭合,露出巩膜即贝尔征(图116)。

  2.鉴分诊断

  (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面瘫常是双侧性,伴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听神经瘤等:面瘫起病缓慢,同时还可损及其他颅神经。

  (3)大脑半球病变(如脑血管意外):面瘫仅限于病变对侧下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而上面部表情肌运动则仍正常,且多伴有肢体瘫痪。此种面瘫又称为中枢性面瘫。

  【治疗】

  1.治疗原则祛风通络,活血散瘀。

  2.常用穴位及部位印堂、四白、阳白、睛明、太阳、地仓、颊车、迎香、人中、承浆、风池、合谷等穴,及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面部和乳突部。

  3.常用手法指揉、鱼际揉、拿法、摩法、抹法、捏法等。

  4.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其右侧,先在患侧面部诸穴如太阳、四白、阳白、地仓、颊车、迎香运用指揉法;继而施鱼际揉法于患侧面部,并可将指揉与鱼际揉交替重复使用约10分钟。原则上患侧手法施用时力度相对较大,要有得气感。

  继以上体位对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施以抹法(图117),并结合穴位指揉和面部鱼际揉约2~3分钟。

  再施面部捏法(图118)和指摩患侧乳突部(图119)1分钟,拿风池5~10次。

  最后对健侧面部施以轻快柔和的鱼际揉法3~5分钟。拿合谷结束治疗。

  【自我保健】

  l.每日对面部瘫痪肌肉用手去揉、捏。

  2.重点揉风池,拿合谷,揉颊车,抹口轮、眼轮部肌肉。

  3.可借助电吹风对瘫痪侧肌肉和乳突部进行热疗。

  【注意事项】

  1.面部操作时医生不可留指甲!手法技能不熟练者可加用治疗巾,以防止破皮。

  2.可使用眼罩、眼膏、眼药水来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防止结膜炎。

  3.局部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季外出,要戴口罩。

  4.患病后请及早医治,使神经功能早日康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