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临床操作指导 > 正文

化学消毒与灭菌方法-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适应症

  为无色透明液体,具乙醚气味。属高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与芽胞,以及真菌和病毒等。穿透力强,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消毒后可迅速挥发。适用于畏热畏湿物品,如精密器械、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心肺机、起搏器、体外循环器、书籍文件等。

  方法及内容

  1.本品沸点为10.8℃,子时装于钢瓶或玻璃安瓿中。其气体遇明火易燃易爆,当与占80%(W/W)量的二氧化碳或其他堕性气体混合,可制成防燃防爆的混合气体。灭菌时,可用柜室法或丁基橡胶袋法。

  2.柜室法在环氧乙烷灭菌柜内进行。将物品放入柜室内,关闭柜门,预温加热至60℃,抽真空至绝对压力21.33kPa(160mmHg)左右(为使环氧乙烷通入后仍呈负压状态,以防其在消毒中向外泄漏),通入环氧乙烷,用量1kg/m3,在最适相对湿度(60%~80%)情况下作用6-12h。灭菌完毕,排气后打开柜门,取出物品。

  3.丁基橡胶袋法在特制的丁基橡胶袋内进行。将物品放入袋内,挤出空气。扎紧袋口。给药时,可事先将环氧乙烷安瓿放于袋内,扎紧袋口后打碎,使其气化扩散;亦可将装有环氧乙烷的小钢瓶出气口与袋底部胶管相接,通入气体。以小钢瓶通气,可用热水(<60℃)加温促使环氧乙烷气化。用药量为2.5g/L,在最适相对湿度(30%~50%)情况下,作用2h(>20℃),可使手术包达灭菌要求。若因袋小,一次给药不能将全部药量通入,可在第1次给药充满橡胶袋后经10min,药物被吸收一部分后,再第2次给药,直至达到要求剂量。灭菌后,在无火源的通风处打开橡胶袋取出物品。

  4.经环氧乙烷灭菌的物品,需通风一定时间,使环氧乙烷全部挥发后再使用。通风时,若无专用通风柜,可将物品置通风良好的房间内,其时间长短随灭菌物品而异,手术巾等2-4h即可,乳胶手套宜过夜,塑料制体外循环设备需4周以上。

  5.注意事项:①纯环氧乙烷应存放在阴凉、通风、无火源、无电开关处。用时轻取轻放,切勿猛裂碰撞。②贮存温度应<35℃,以免爆炸。③消毒容器不能漏气,物品放置不宜过紧。④本晶液体对眼及其他粘膜刺激性强,如有接触立即用水冲洗;其气体具一定毒性,操作场所空气中浓度不应超过1ppm(1.82mg/m3)。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