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四环素牙(tetracycline stainedteeth)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四环素牙(tetracycline stainedteeth)是指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着色牙。四环素是由金霉素催化脱卤生物合成的抗生素,毒性低,早在1948年即开始用于临床。1950年,国外有报道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牙着色;其后又陆续报道四环素沉积于牙、骨骼以至指甲等,而且还能引起釉质发育不全。在这方面,国内直至70年代中期方引起注意。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服用四环素族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支甲金霉素,还有强力霉素等,可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呈黄棕色或深灰色。四环素对牙的影响是着色,有时也合并釉质发育不全,其影响程度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四环素族药物本身的颜色,如去甲金霉素呈镉黄,土霉素呈柠檬黄色;

  2、降解四环素而呈现的色泽,因为四环素对光敏感,可以在紫外线或日光下变色;

  3、四环素在牙本质内,因结合部位的深浅而使牙本质着色的程度有所不同,着色带越接近釉牙本质界,越易着色。

  4、与釉质本身的结构有关,在严重釉质发育不全、釉质完全丧失时,则着色的牙本质明显外露。

  临床表现

  一、呈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则呈现明亮的黄色荧光,以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深灰色。这种转变是缓慢的,并能为阳光促进,所以切牙的唇面最先变色。

  二、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着色又比恒牙明显,因为乳牙的釉质较薄、较透明,不易遮盖牙本质中四环素结合物的颜色。

  三、牙着色程度与四环素的种类、剂量和给药次数有关。一般认为,缩水四环素、去甲金霉素、盐酸四环素引起的着色比土霉素、金霉素明显。在恒牙,四环素的疗程数与着色程度呈正比关系,但是一个短期内的大剂量服用比长期给服相等的总剂量作用更大。

  四、四环素引起牙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都只在牙齿发育期给药才能显现出来。一般说来,在6~7岁后再给药,则不致引起令人注目的牙变色。

  治疗

  一、可见光复合树脂修复法可参照氟牙症的处理,但只能磨去唇侧釉质0.1mm或不磨牙,因为四环素着色主要在牙本质,若磨去过多釉质层,或甚至牙本质外露,不仅加重底色,且严重影响粘接牢固性。对于四环素着色严重的牙,由于遮色效果差,用该法也难以令人满意。

  二、烤瓷冠修复。

  三、脱色法 可试用于不伴有釉质缺陷者。可分外脱色法和内脱色法两种。

  1、外脱色法:

  清洁牙面,用凡士林涂龈缘;将浸过30%过氧化氢液的吸药纸片贴敷于前牙唇面,与龈缘应留有少许距离;红外线或白炽灯照射10分钟;一疗程共5~8次。实验证明:外脱色法不能使牙本质上已着色的荧光带减弱,但肉眼观察牙色却有所改善,一般在0.5~1年后牙色又可复原。由于高浓度过氧化氢液,可使釉质酸蚀脱矿,呈白垩色,降低了釉质原有的透明度,使已着色的牙本质反映度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釉质再矿化;透明度增加,色泽又复原,此即所谓色泽反跳的重要原因。

  2、内脱色法:

  即为脱色目的而行牙髓摘除术,按常规行牙髓摘除术后,将根管充填物降低至颈下2~3mm,脱色时在髓室中封入30%过氧化氢液或30%过氧化氧液与硼酸钠调成的糊剂。每3天换药1次,共约4~6次;当色泽满意时,用复合树脂充填窝洞。此法能有效地去除或改变原来结合在牙本质中的四环素含量,荧光水平明显降低,临床效果非常满意。对因职业关系,迫切要求美观而又不伴有釉质缺陷者,可试用此法。它的缺点是使活髓牙成为无髓牙。近期疗效虽可靠,其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