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牙龈瘤(epulis)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牙龈瘤( epulis)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没有肿瘤特有的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牙龈瘤有肿瘤的外形及生物学行为。

  病因和发病机制

  牙龈瘤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还与内分泌有关,如妇女怀孕期间容易发生牙龈瘤,分娩后则牙龈瘤缩小或停止生长。

  病理改变

  根据病理组织结构不同,牙龈瘤可分为肉芽肿型、纤维型及血管型三类。

  1、肉芽肿型牙龈瘤主要由肉芽组织构成,表面呈红色或粉红色,易出血;

  2、纤维型牙龈瘤含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和纤维母细胞,表面光滑,颜色与正常牙龈颜色无大差别,不易出血;3、血管型牙龈瘤含血管特别多,极易出血,如妊娠性龈瘤。

  临床表现

  牙龈瘤以女性多见,青年及中年人发病较多。牙龈瘤多发生于唇颊侧的牙龈乳头部,双尖牙区最常见。肿块较局限,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肿块有的有蒂如息肉,有的无蒂,基底宽广。肿块一般生长缓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肿块长大可以遮盖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见牙压痕,易被咬伤而发生感染。肿块长大,可以破坏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动、移位。

  诊断

  1、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好发于前牙区唇颊侧牙龈。

  2、纤维瘤型牙龈瘤:是真性肿瘤,初起于龈乳头,并向外生长,呈分叶状,表面光滑,质偏硬,灰白色,不易出血。多数不大,少数可增大覆盖牙齿咬合面,影响咀嚼,并出现创伤性溃疡。

  3、肉芽肿型牙龈瘤:与局部刺激如龈齿、残冠、残根、不良假牙、牙结石等有关。牙龈发生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质软,色红,易出血。

  4、血管瘤型牙龈瘤:与内分泌有关,常见于妊娠期妇女,称为妊娠性跟瘤,质软,易出血。在妊娠期发展快,产后可消退。

  5、X线摄片可见骨质吸收、牙周膜增宽的阴影。

  鉴别诊断

  牙龈癌:牙龈癌在临床上表现为溃疡型或外生型。起始多源于牙尖乳头及龈缘区。溃疡呈表浅、淡红,以后出现增生。由于黏骨膜与牙槽突连接甚紧,容易早期侵犯牙槽突骨膜及骨质,进而出现牙松动、脱落。X线摄片可出现虫蚀状不规则吸收,是恶性肿瘤的破坏性特征。依据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治疗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假牙、残根、残冠等。

  2、手术切除应包括齿槽突及受累牙齿的拔除,否则易致复发。

  3、妊娠性龈瘤如在产后仍不消退时可作手术切除。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