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颧骨、颧弓骨折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颧骨、颧弓骨折(fracture of zygoma and zygomatic arch)是指颧骨、颧弓由于外力直接作用而发生的骨折。

  病因和发病机制

  颧骨和颧弓是面部较突出的部分,易遭受直接暴力的打击而发生骨折。颧弓细长而呈弓状,颧骨结实而宽大,两者相比,颧弓骨折更多见。多见于工伤、交通事故、火器伤、灼伤和核爆炸等。

  临床表现

  一、骨折移位颧弓骨折段由于打击力的方向而向内移位,也可因咬肌的牵拉向下移位,局部呈现塌陷畸形。但在受伤后数小时内,由于局部反应肿胀,塌陷畸形不明显,此时容易造成漏诊。颧骨骨折可造成面中部侧方塌陷或增宽。

  二、张口受限因内陷的骨折段压迫颞肌并阻碍冠突运动而出现张口受限。内陷不明显的伤员,则可出现轻微或无张口受限。

  三、复视颧骨构成眶外侧壁和眶下缘的大部分,颧骨骨折移位后,眼球可因失去支持,眼肌撕裂及外侧韧带随之下移,发生移位性复视。移位2mm以内者可自行调整恢复,重者可持续存在。

  四、出血和淤血颧骨眶壁损伤后局部出血,可浸润眶周皮下、眼睑和结膜下。眶周皮下组织疏松,在眶周可形成明显淤斑。如骨折伴有上颌窦粘膜破裂出血,血液可由患侧鼻腔流出。

  五、神经症状如伤及眶下神经,可出现眶下区皮肤麻木。如面神经颧支受损,出现患侧眼睑闭合不全。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影像学检查:常采取鼻颏位和颧弓切线位平片和CT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以及与眶周、上颌窦、眶下孔的关系。

  诊断

  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较明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颧骨骨折多与邻骨骨折同时发生,包括上颌骨、颞骨颧突、额骨颧突和蝶骨等,故常为颧骨复合体骨折。

  治疗

  颧骨和颧弓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复位。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一、口内切开复位法:

  严密消毒和局部麻醉下,在患侧上颌磨牙区前庭沟作一小切口,用扁平骨膜剥离器从切口伸向折断的颧骨或颧弓深面,根据移位情况,橇动复位。另一只手放在面部,通过手指的感觉控制复位程度。

  二、颞部切开复位法:

  在患侧颞部发际作2厘米长的切口,用骨膜剥离器沿颞筋膜与颞肌之间伸向颧骨和颧弓下方,用力将骨折片推动复位,另一只手在面部协助。最后缝合切口。

  三、口外牵拉复位法:

  利用消毒巾钳的锐利钳尖,在骨折部位刺入组织内,夹住蹋陷的颧弓骨折段,向外牵拉复位。此法适用于单纯性颧弓骨折。

  四、切开复位固定法:

  此法是在骨折部位附近作小切口或经发际内弧形或拐杖形切口,暴露骨折断端,牵拉复位并作骨间固定。此法适用于不易复位的颧骨骨折。为了避免在面部遗留手术疤痕,近十几年来,对复杂的颧骨颧弓骨折采用伤侧经头皮的半冠状切口,必要时附加口内切口,可以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切断咬肌在颧骨的附丽,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

  颧骨和颧弓骨折后,凡有功能障碍者,都应进行复位治疗。如无移位或移位不明显,又无功能障碍,也可不作特殊处理。颧骨和颧弓骨折复位后,为防止骨折段再移位,应适当限制张口运动,避免碰撞,睡眠时应采用健侧卧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