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鼻腔异物(foreing body in nasal cavity)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鼻腔异物(foreing body in nasal cavity)分为内源性及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异物如死骨、凝血块、鼻石、痂皮等。外源性异物有植物性、动物性和非生物性。植物性多见,如豆类、花生、果核等;动物性较为罕见,如昆虫、蛔虫、蛆虫、水蛭等; 非生物性则多因战伤、工伤或误伤所致,异物多为弹片、弹丸、碎石、木块等,其破坏性较大,病情较复杂。本病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成人因工伤、误伤所致的鼻腔及鼻窦异物发病率较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异物可由前鼻孔、后鼻孔或外伤穿破鼻腔各壁进入鼻腔。

  1、儿童好奇,误将玩具零件或食物塞入鼻孔而进入鼻腔,不敢告诉家长,日久忘记,及至发生感染和出血,始被注意。

  2、呕吐、喷嚏时,可使食物、蛔虫经后鼻孔进入鼻腔。偶见活鱼、活虾跳至鼻咽部,经后孔而达鼻腔。

  3、碎石、木块、弹片、弹丸等经面部直接射入鼻腔、鼻窦、眼眶、翼腭窝等处,多因工矿爆破伤、电锯伤、战伤或猎枪弹丸误伤等意外事故所致。

  4、鼻腔内手术时,手术者不慎将纱条或油纱条填入鼻腔而忘记取出,称医源性异物。

  5、昆虫可在衰弱及昏迷病人鼻孔内产卵,变为鼻内蛆虫异物,热带居民在不净水中饮水或游泳,可发生鼻腔水蛭等异物。

  病理改变

  由于异物长期滞留引起鼻腔或鼻窦粘膜继发性感染,导致鼻炎、鼻窦炎、骨髓炎等。异物引起鼻腔局部炎症,炎性渗出物逐渐蒸发、浓缩,分解出多种无机盐类并逐步沉积于异物表面构成异物的外壳,其中以异物为核心的结石称为鼻石,外壳成分有钙、磷、镁和氯化钠等盐类,因成分不同而呈黄、灰、棕、绿等。

  临床表现

  视异物大小、形状、类型、性质而异。由于异物在鼻腔长期存留引起鼻粘膜炎症性肿胀、局部溃烂,表现一侧鼻阻,流血性或粘脓性鼻涕且有恶臭。检查:患侧鼻腔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脓血性分泌物,鼻腔粘膜红肿、糜烂,有渗血或有肉芽生长,用吸吮器将分泌物吸净后,可见异物,其表面常附着污秽色脓液,恶臭味。如异物存留鼻腔时日已久,异物表现将有钙盐沉着,触之有粗糙感,有时形成鼻石。

  诊断和鉴别诊断

  由于儿童病史叙述不清,不能单凭有无异物置入史来决定诊断。凡儿童单侧鼻阻塞,流血或臭涕者都应考虑有异物可能。一般异物多存于下鼻甲前端,或与鼻中隔间,鼻镜检查较易发现。若时间较长,鼻腔充满粘脓性分泌物,粘膜肿胀较重或出现肉芽、溃疡时看不清异物,则难以检查,而易于误诊。必须清洁后仔细检查。吸出鼻前庭和鼻腔内分泌物,用血管收缩剂收敛红肿的鼻腔粘膜,仔细用前鼻镜或内窥镜观察,必要时可用钝头探针触摸异物的大小、性质和所在部位。X线检查仅对金属性和矿物性异物有诊断价值。

  治疗

  根据异物大小、形状、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取出方法。

  1、对鼻腔前部的圆形光滑异物不可用鼻镊夹取,以免将物推至鼻腔深部,甚至坠入喉内或气管中,而发生窒息危险。须用弯钩或曲别针,自前鼻孔伸入,经异物上方达异物后面,然后向前钩出。对小儿患者须将全身固定,以防挣扎乱动,必要时可用全身麻醉。为避免异物吸入喉和气管内,宜取平卧头低位。

  2、对不能钩出的较大异物,可用粗型鼻钳夹碎,然后分次取出。

  3、对过大的金属性或矿物性异物,可行鼻窦切开术或鼻侧切开术经梨状孔取出,对一些在上颌窦或额窦的异物,须行上颌窦或额筛窦凿开术取出。

  4、对有生命的动物性鼻腔异物,须先用乙醛或氯仿棉球塞入鼻腔内,使之失去活动能力,然后用鼻钳取出。近来发现2%的卡因或青鱼胆粉亦有麻醉水蛭吸盘的作用。

  5、对在鼻腔以外部位的异物,明确定位后,选择相应的手术进路和方法。在X线荧光屏或在鼻内镜监视下施行手术,可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危险性。若异物较大且位于大血管附近,须先行相关血管阻断,再施行手术。无症状的细小金属异物若不处在危险部位,可定期观察,不必急于取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