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眼球穿通伤(perforating wounds of the eyeball)是指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它包括带有利刃或尖端的物体的切割伤或刺伤,异物碎屑进入眼球,以及钝器伤及眼球而造成眼球的破裂。预后取决于伤口的部位、范围和损伤程度,有否感染等并发症,以及治疗措施是否及时适当。
临床表现
按伤口的部位,可以分为三类:
一、角膜穿通伤较常见,可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单纯性角膜伤口较小且规则,常自行闭合,无眼内容物脱出;复杂性伤口大,不规则,常有虹膜损伤、脱出或嵌顿,前房变浅,可伴有晶状体破裂或白内障,或眼后段损伤。有明显的眼痛、流泪或视力下降。
二、角巩膜穿通伤角膜和巩膜同时受累,可引起虹膜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损伤、脱出,以及眼内出血,伴有明显的眼痛和刺激症,视力明显下降。
三、巩膜穿通伤较小的巩膜伤口容易忽视,球结膜常完整,但结膜下有浓密积血,或大量眼内容物脱出而隆起,如有后巩膜破裂,可见前房变深,眼压极低,预后差。
诊断和鉴别诊断
眼球穿通伤的诊断根据,概括为下列各项:⑴外伤病史;⑵眼球伤口;⑶眼压降低;⑷前房变浅;⑸虹膜穿孔;⑹瞳孔变形;⑺晶体浑浊;⑻玻璃体外伤通道;⑼视网膜损伤;⑽异物存留;⑾视力下降。
以上各项有的可以不明显或不出现,特别是小的穿通伤,甚至所有的症状均不明显。所以对每一疑有眼外伤的患者,必须详细询问病史,细致地进行检查,在免漏诊而贻误治疗。
并发症
一、外伤后眼内炎常见的感染有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发展快,眼痛、头痛剧烈,刺激症状明显,视力严重下降,甚至无光感。球结膜高度水肿、充血,角膜混浊,前房纤维蛋白炎症或积脓,玻璃体雪球样混浊或脓肿形成。
二、交感性眼炎外伤后的发生率为0.2%.内眼手术之后为0.07‰。本病属于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抗原成分可能来源于黑色素、视网膜色素上皮或光感受器外节,感染可能参与抗原的激活。
临床表现为:首先伤眼(诱发眼)的葡萄膜炎症状持续不退,并逐渐加重,出现KP,瞳孔缘可有小珍珠样灰白色结节。经过2周-2月的潜伏期,另一眼(交感眼)突然出现类似的葡萄膜炎,视力急剧下降。眼底可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多位于周边部(称Dalen-Fuchs 结节)。交感性眼炎病程长,发复发作,晚期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广泛破坏,整个眼底呈一片暗红色调,称为晚霞状眼底。治疗不当或病情不能控制时,可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并发症。
三、外伤性PVR由于伤口或眼内过度的修复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适时行玻璃体手术,以挽救视力。但有些伤眼最终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