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医理论 > 方剂集锦 > 正文

儿科——小儿腹泻简易方

  1.简易方

  (1)山楂炭10g,炙鸡内金4g,砂仁1g,共研细末,每次服1g,每日3次。用于伤食泻。

  (2)焦山楂、鸡内金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次1~2g,每日2~3次。用于伤食泻。

  (3)苍术炭、山楂炭各等分,研末,每次1~2g,每日2~3次。用于风寒表证不著、腹泻次数不多之偏湿泻。

  (4)苍术炭、炮姜炭、山楂炭各等分,研末,每次1~2g,每日2~3次。用于脾阳虚泻之轻症。

  (5)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每味用15~30g,取1~3味,为煎剂或制成合剂,每日分服。用于湿热泻。

  (6)地锦草、辣寥草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湿热泻。

  (7)苍耳草根、凤尾草各30g,水煎服。用于湿热泻。

  (8)石榴皮10g,水煎加红糖,每日1剂。用于久泻无积滞者。

  (9)山药或芋头晒干,研成细粉,每次3~6g,开水调成奶糕状,每日3~4次。用于脾虚泄泻。

  (10)薯蓣散:焙黄怀山药100g,砂仁5g,共研细末,每次服10g,加少量开水或葡萄糖水调成糊状喂服,每日2~3次,平日常服。用于脾虚久泻。

  (11)生葛根30g,绿茶2g,白糖20g,食盐0.5~1g(呕吐加生姜1~2片),煎水成300ml,代茶饮。用于久泻伤阴者的辅助治疗。

  2.中成药

  (1)保和丸:每次3g,每日2次。用于伤食泻。

  (2)纯阳正气丸:每次1.5~3g,每日1~2次。用于夏季中寒泄泻,腹痛呕吐肢冷者。

  (3)藿香正气软胶囊:每次1~2粒,每日2~3次。用于风寒泄泻。

  (4)葛根芩连微丸:每次1~3g,每日3次。用于湿热泻。

  (5)理中丸:每次3~5g,每日2~3次。用于脾阳虚泻。

  (6)附子理中丸:每次3~5g,每日2~3次。用于脾肾阳虚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

2021年课程

9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