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脑梗塞CT表现与梗塞类及病期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脑梗塞:CT表现与梗塞类及病期有关,分述如下。

  1.缺血性脑梗塞:脑血管闭塞后24小时内,CT可无阳性发现。以后则出现低的或混杂密度区,累及髓质和皮质,多为楔形和不整形,边缘不清。常并发脑水肿和占位表现,1~2周后边缘变清楚,2~3周后病灶变成等密度,与脑水肿消失和巨噬细胞反应有关。4~6周则变为边缘清楚,近于脑脊液密度的囊腔,病侧脑室扩大。脑梗塞3天至6周时于低密度区中可出现脑回状,斑状或环状增强,多在皮质,也见于髓质。增强同脑梗塞后修复反应性新生血管长入有关,而血脑屏障破坏,造影剂血管外渗则是次要的。

  2.出血性脑梗塞:缺血性脑梗塞经抗凝治疗,血栓碎裂变小,向远侧移动,血液进入再通、但已有坏死的血管,易破裂出血而形成出血性脑梗塞。好发于皮质和基底节,为大片低度区中出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斑。

  3.腔隙性脑梗塞:系因小的终未动脉闭塞所致,位于基底节与脑干,直径小于1.0cm.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MRI 适宜于观察CT扫描为等密度的亚急性脑内血肿,已如前述。脑梗塞的发现MRI比CT扫描要早,一般起病后6小时MRI即可出现异常。脑干和小脑腔隙性梗塞灶的探测,MRI明显优于CT。脑梗塞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