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耵聍栓塞(impacted cerumen)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耵聍俗称耳屎或耳垢,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皮脂腺分泌的淡黄色粘稠液体,有的耵聍状如粘液,俗称“油耳”,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灰尘、异物和外耳道皮肤脱落上皮等作用。正常情况下耵聍可借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耵聍栓塞(impacted cerumen)是指外耳道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聚集成团,部分或完全阻塞外耳道。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外耳道炎症等刺激使耵聍腺分泌增多。

  2、耵聍变质,某些大汗腺狐臭患者的油状耵聍。

  3、尘土、杂物或脱落的耳毛在耳道内形成耵聍的核心。

  4、习惯挖耳。反复将小耵聍推向外耳道深部。

  5、外耳道畸形、肿瘤、狭窄、瘢痕等妨碍耵聍排出。

  6、耳毛少而细,容易使耵聍堆积。

  7、老年性肌肉松弛,下颌关节运动无力及外耳道口塌陷导致耵聍滞留在外耳道内。

  临床表现

  一、症状外耳道尚未完全阻塞者多无自觉症状,阻塞严重可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甚至眩晕。遇水后耵聍膨胀,完全阻塞外耳道,使听力减退。还可刺激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刺激外耳道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若压迫刺激鼓膜,可致耳鸣,偶有因压迫中耳引起眩晕者。继发感染出现耳部剧痛及头痛

  二、体征检查可见棕黑色或黄褐色块状物堵塞外耳道内。耵聍团块质地不等,有松软如泥,有坚硬如石。

  治疗

  耵聍处理应细致耐心,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

  1、对可活动、未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耵聍,用耳镊或耵聍钩取出耵聍团块。较软的耵聍可将其与外耳道壁分离后用枪状镊分次取出。较硬者用耵聍钩从外耳道后上壁将耵聍与外耳道壁分离出缝隙后,将耵聍钩扎入耵聍团块中间,慢慢钩出,尽量完整取出。

  2、若大而硬难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氢钠或1~3%酚甘油,每日滴4~6次,待软化后可用上述器械取出或用冲洗法清除。已有外耳道炎者,应先控制炎症,再取耵聍。

  外耳道冲洗法:病人或助手手扶弯盘放于耳垂下,拉直外耳道,用20~50毫升注射器接钝粗针头或用特制外耳道冲洗器,吸温冲洗液,将冲洗器头放入外耳道内靠近后上壁,逐渐轻轻加压冲洗,使水流冲向外耳道后上壁,冲洗液进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将耵聍冲出。冲洗完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