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细菌学检查:角膜刮片检查,Gram染色或Giemsa染色可找到细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诊断
由于病原菌毒力、侵袭力和角膜的健康情况不同,药物治疗后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都可以使诊断变得困难,需要仔细分析判断。药物治疗前,从浸润灶刮取坏死组织,涂片染色找到细菌,结合临床特征大体能做出诊初步诊断。正确的病原学诊断需要做细菌培养,同时作药物敏感试验。
鉴别诊断
1、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使角膜形成不同形状和不同深度的混浊或溃疡的角膜炎症。原发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热和耳前淋巴结肿痛,眼部损害极为少见。复发感染既往已有疱疹病毒感染,血清中存在抗体,在挑拨因子作用下,第一次发病或复发病例均属复发感染。其感染来源多为内源性(即病毒存在于角膜、泪腺、结膜系三叉神经节内),少数亦可为外源性。病毒分离是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2、真菌性角膜炎主要有镰刀菌和曲霉菌感染引起。起病缓慢,亚急性经过,刺激症状重,伴视力障碍。角膜浸润灶呈白色或灰白色,致密,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溃疡周围有胶原溶解形成的浅沟,或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免疫环。实验室检查找到真菌和菌丝可以确诊。
治疗
1、勤滴高浓度强化抗生素眼药水,每半小时一次,采用敏感药物配制眼药水或球结膜下注射,一般不强调全身用药。绿脓杆菌者可滴用每ml含有5u的多粘菌素B眼药水,每15~30分钟一次,待分泌物减少病情稳定后适当控制滴药次数。对严重病例可作球结膜下注射,每次17万u,每日一次。选用庆大霉素亦可,结膜下注射每次4万u,每日一次,眼药水浓度1∶4000.匐行性溃疡可选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
2.适当配合清创、散瞳和热敷。
3.经药物控制无法治愈,溃疡将穿孔的病例,可考虑行治疗性板层角膜移植术。重症前房积脓,玻璃体也不健康者,并有眼内炎趋势者,考虑眼球摘除。
预后
细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角膜病,特别是铜绿假单孢菌角膜溃疡是最凶猛的角膜溃疡,预后差。常有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危及眼球。本病痊愈的标准为:①眼部充血及眼刺激症状消退。②溃疡愈合后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等后遗症,荧光素染色阴性。③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预防
预防的重点在于保护角膜不受外伤。挑取角膜异物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一旦有外伤应及时有效防止细菌感染,如涂抗生素眼膏,伤眼用眼垫包盖,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