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是由于胚胎时期发育障碍,使房角结构先天异常或残留胚胎组织,阻塞了房水排出通道,导致眼压升高,整个眼球不断增大,故又名水眼,或称发育性光眼。6岁以前发病的称婴幼儿型青光眼;6岁以后、30岁以前发病的称青少年型青光眼。约65%为男性,70%为双眼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婴幼儿型青光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病因尚未充分阐明。以往认为小梁网上有一层无渗透性的膜覆盖,但组织学证据不足。在组织病理学上,虹膜根部附着点前移,过多的虹膜突覆盖在小梁表面,葡萄膜小梁网致密而缺乏通透性等,都提示房角结构发育不完全,与胚胎后期分化不完全的房角形态相似。晚期病例,还可见到Schlemm管闭塞,这可能是长期眼压升高的结果而不是发病的原因。尽管确切发病机制仍未被证实,但房角结构发育异常是毫无疑问的。部分病例家系显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大多数患儿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外显率不全且有变异,或呈多因子遗传疾病表现。

  二、青少年型青光眼发病与遗传有关,部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病例的致病基因已被定位于染色体1q21-31.

  临床表现

  一、婴幼儿型青光眼(ingantile glaucoma)

  本型青光眼为原发或继发于其他眼部先天性异常和眼病,发生于子宫内的先天性青光眼,初生时即可出现典型表现,如眼球扩大及角膜混浊等。

  1.畏光、流泪及眼睑痉挛:是早期角膜水肿伴有角膜刺激症状所致。

  2.角膜混浊:初为上皮及上皮下水肿,引起轻度乳白色混浊。当实质水肿则混浊更加明显。眼压降低后,角膜可变透明,晚期呈永久性混浊。

  3.角膜扩大:角膜水肿后,眼压继续升高,眼球壁受压力作用而扩张,使整个眼球不断增大,呈水眼状,角膜直径可达12mm左右。

  4.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当角膜扩张时,后弹力层发生水平弯曲线状,或树枝状破裂。

  5.视乳头凹陷扩大:根据病程长短和眼压水平高低,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凹陷扩大。晚期角膜更为混浊,前房更深,眼球更加扩大,视乳头凹陷扩大且不可逆转。最后发展为眼球萎缩。

  二、青少年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juvenile glaucoma)是指30岁以下发病而不致眼球扩大的青光眼。临床过程也像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一样发病隐蔽,进行缓慢,但青少年青光眼病情都比较严重,眼压多变,甚至迅速增设。儿童及年轻人出现迅速进行性近视应该怀疑有青光眼的存在。高眼压对年轻人可扩张角膜及巩膜,从从而加重了近视。病情进展后,可见进行性视神经萎缩及视乳头凹陷扩大及合并神缺损。

  三、青光眼合并先天异常

    1.马凡综合征(Marfan)又称蜘蛛指综合征。

  2.球形晶体短指综合征,Marchesani综合征。

  3.同型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是一种隐性遗传性代谢紊乱,眼部表现主要是晶体移位、瞳孔阻滞而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4.Sturge-Webel综合征:眼部改变注要是青光眼、脉络膜血管瘤和颜面血管痣

  诊断

  根据患儿出生时即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一般诊断不困难。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检查,确认眼压升高、房角异常、青光眼性视盘凹陷及眼轴长度增加,这些体征对诊断先天性青光眼十分重要。超声波测量和随访眼轴长度变化,有助于判断婴幼儿青光眼有无进展。

  鉴别诊断

  1、先天性大角膜婴幼儿型青光眼流泪症状需与先天性大角膜鉴别,后者角膜直径可达14-16mm,为性连锁性遗传病,常有虹膜震颤,但没有后弹力膜破裂、眼压升高及视盘青光眼凹陷等症状。

  2、非青光眼性角膜混浊患儿多有产钳助产史、眼内炎症、先天性角膜营养不良和先天性代谢异常等病史。

  治疗

  一、婴幼儿型青光眼一般认为先天性青光眼适用于手术治疗,对缩瞳药不敏感,药物治疗很难有效,术前常须应用左旋肾上腺素及噻吗心安等碳酸酐酶抑制剂,不但可以降低眼压,减轻角膜水肿,缩小瞳孔便于手术操作。

  手术方式主要是房角切开术及小梁切开术或小梁切除术,有80%以上的病人眼压可以控制。小梁切开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合理选择,房角切开术虽然其目的为切开房角的小梁的病理性薄膜,但也可能切开了小梁,实质上也产生了降低眼压的效果。

  二、青少年青光眼青少年青光眼可试用1%左旋肾上腺素,或0.25%~0.5%噻吗心安,亦可联合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时,可行滤过性手术,术中或术后常需应用抗代谢药,以防止滤过道瘢痕形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