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药物中毒性眩晕(drug toxic vertigo)是由于药物所致的前庭和耳蜗损害而引起的眩晕。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在用药当日或数日后即出现症状。大多数为慢性中毒,常在用药后2~4周内发生,即使停药,症状仍逐日严重,数日后可达高峰,如继续用药,则症状发展更快,此期可历经数年。
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见的引起迷路中毒的药物有耳毒性抗生素、利尿剂、乙醇、丁卡因、抗癌类药和其他铅汞等重金属,其中以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最多见,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造成的中毒,以硫酸盐链霉素中毒最为严重,在国内约占前庭性损害的12%。因可干扰和破坏细胞蛋白合成,使前庭末梢和神经核破坏,甚至累及小脑和脑干,故中毒轻重与用药量多少不成正比,可能与个体易感性和肾功能好坏有一定关系。由于迷路淋巴液内的药物浓度较血浆内维持时间长,因而停药后症状仍可加重或开始出现。
临床表现
1、小儿症状少而且轻,成人较重而且多见。常诉耳鸣、头晕、恶心、呕吐,如前庭中枢受累,则可出现视力模糊,有飞蚊症感,重者头部运动时视物不清,头部运动中止后视物即好转。病人走路常出现头位强直并向前方直线行走,称为视觉识别障碍性眩晕(Dandys syndrome)。
2、如患者对药物不敏感,可在大量用药后始出现症状,但症状并非眩晕,而是醉酒样不稳感。如为慢性中毒,因个体代偿机能良好,虽两侧前庭功能完全丧失,而患者仍不自觉,经做前庭功能测验,方知有严重功能破坏。
3、两侧损害程度多不对称,有时一侧严重而另侧可以正常,变温试验可出现优势偏向。耳蜗前庭与听力损害亦无直接联系,有时前庭严重损害而听力可以正常。一般多有程度不等的感觉神经性耳聋。
诊断和鉴别诊断
1、眩晕发作前可有耳毒性药物使用史或接触史。患者可有肾功能不良史。
2、前庭功能减弱,多为双侧,两侧损害程度可不对称。
治疗
临床上应以预防为主,尽量不用或少量有毒性药物,必须应用时可每周进行耳蜗前庭功能检查以作监护,一旦发现功能损害,应及时停药,并用神经营养药如大剂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ATP等,血管扩张剂如氟桂利嗪、倍他司汀、桂利嗪等,前庭神经抑制剂如地西泮、地芬尼多等药物治疗,一般不用镇静剂。BAL早期采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