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食管的X线表现简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食管为一肌肉管道,于第6颈椎水平与下咽部相连,其下端相当第10~11胸椎水平与贲门相连。腹段食管在肝左叶之后向左下斜行入胃。在食管上口与咽连接处以及在膈的食管裂孔处各有一生理性高压区。为上、下食管括约肌。

  吞钡后正位观察,食管位于中线偏左。轮廓光滑整齐,管壁伸缩自如,宽度可达2~3cm.右缘可见主动脉弓和左主支气管压迹。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的常用位置,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由上到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和左心房压变迹。在上两个压迹之间,食管往往略显膨出,勿误诊为憩室。在老年,明显迂曲的降主动脉可在食管下段后缘造成另一个压迹。食管的粘膜皱襞表现为数条纤细纵行而平行条纹状影,与胃小弯的粘膜皱襞相连续。

  食管的蠕动将钡剂由上向下推进,可分两种:第一蠕动波系由下咽动作激发,使钡剂迅速下行,数秒内进入胃。第二蠕动波又名继发蠕动波,由食物团对食管壁的压力引起,常始于主动脉弓水平向下推进。所谓第三收缩波是食管环状肌的局限性不规则收缩性运动,形成波浪状或锯状边缘,出现突然,消失迅速,多发于食管下段,常见于老年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深吸气时膈下降,食管裂孔收缩,常使钡剂于膈上主停顿,形成食管下端膈上一小段长约4~5cm的一过性扩张,称为膈壶腹呼气时消失,属正常表现。

  贲门上方3~4cm长的一段食管,是从食管过渡到胃的区域,称为胃食管前庭段,具有特殊的神经支配和功能。此段是一高压区,有防止胃内容物返流的重要作用。现在将原来所定下的食管括约肌与胃食管前庭段统称为下食管括约肌。它的左侧壁与胃底形成一个锐角切迹,称为食管胃角或贲门切迹。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