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妇产科学 > 正文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2)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临床表现

  一、无排卵型子宫内膜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出血。有时先有数月或数周停经,然后阴道流血,血量通常较多;也可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淋漓不净。出血期间一般无腹痛或其他不适,出血量多或时间长可继发贫血,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

  月经稀发(oligomenorrhea)周期超过40天的不规则子宫出血;

  月经过频(polymenorrhea)周期短于21天的子宫出血;

  月经过多(hypermenorrhea,menorrhagia)经量多和/或经期延长的有规律的周期性子宫出血;

  月经不规则(metrorrhagia)月经周期不规则,一般经量不太多;

  不规则月经过多(menometrorrhagia)经量过多,经期过长,周期不规则;

  月经过少(hypomenorrhea)经量减少,周期有规律;

  月经中期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两次正常量月经之间的少量出血。

  二、黄体功能不足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以致患者不容易怀孕或在孕早期流产。

  三、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天,且出血量多。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诊断性刮宫:欲监测排卵应于月经前1~2天或行经头6小时内诊刮。欲确定功血类型,则应于行经第五天后诊刮。诊刮兼有双重意义,一是止血,二是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故必须彻底全面,尤应注意两侧宫角部,刮出物全部送检。除未婚少女外,诊刮是功血诊疗必行步骤。

  (二)排卵和黄体功能监测
    1.基础本温(BBT):双相型曲线提示有排卵,高温相缩短(<8天)或不稳定见于黄体功能障碍。单相型曲线提示无排卵。

  2.阴道细胞学和宫颈粘液功能(数量、粘稠度、拉丝度和结晶型)检查:评估排卵和黄体功能。

  3.激素测定:包括:FSH、LH、PRL、E2、P、TO、17KS、17OHCS、T3、T4等。

  4.超声检查:观察卵泡发育、排卵和黄体情况,并排除卵巢肿瘤。

  (三)血液和凝血、纤溶功能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球压积、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铁测定和必要时骨髓穿刺检查。

  (四)肝肾功能检查:包括:总蛋白、A/G、转氨酶(GOT、GPT、γ-GT)胆红素、BUN、血糖和血脂测定。

  诊断
    目的在于确定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病理和临床分型,并排除生殖道器性病变所致出血。

  一、病史仔细询问个人发育史和月经史(初潮年龄、周期、经期、经量、伴随症状和体征)、病因和诱因、发病情况、诊疗过程,尤应注意所用激素和药物的名称、剂量、疗效、激素测定和内膜诊刮的病理结果。

  二、查体注意全身营养状况,有无贫血、血液病、出血疾病症状体征(出血点、淤斑、紫癜和黄疸)、淋巴结和甲状腺及乳房检查。盆腹腔有无肿物和肝脾是否肿大等。

  三、妇科检查未婚妇女仅作肛腹诊。已婚妇女应常规作三合诊检查。注意观察出血量、来源性质、子宫颈、子宫卵巢有无肿瘤、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病变。肛查了解后盆腔和直肠情况。四、辅助检查  目的了解卵巢功能(排卵和黄体功能)和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变化。

  鉴别诊断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需与下列情况相鉴别:

  (一)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高血压、肝病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二)妊娠有关的出血性疾病 对生育年龄的已婚妇女,如发生子宫出血,应首先考虑异常妊娠,如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等。如继发于产后或流产后,需考虑胎盘残留、胎盘息肉、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癌等。

  (三)生殖器肿瘤 常见的子宫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癌;如在绝经后发生子宫出血,有可能为子宫内膜腺癌。此外卵巢功能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也可导致子宫出血。

  (四)生殖器炎症 宫腔感染、子宫内膜功能层的再生受到阻碍,造成出血量多而持久;流产后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等亦常有出血,需与功血鉴别。

  (五)性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当。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