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e hypersensitivity)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e hypersensitivity)又称过敏性牙本质(hypersensitive dentine),是指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特点为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它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牙体病所致共有的症状。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见于各种使釉质受到破坏、牙本质暴露的牙体疾病,如磨耗、楔状缺损、牙折、龋病以及牙周萎缩致牙颈部暴露。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神经学说认为牙本质中存在牙髓神经末梢,故感觉可由牙本质表层传至牙髓。

  二、牙本质纤维传导学说认为牙本质细胞的原质突中含有乙酰胆碱酶,它在受刺激后能引起神经传导,产生疼痛。

  三、流体动力学理论认为作用于牙本质的外部刺激引起了牙本质小管内容物向内或向外的流动,这种异常的流动被传递到牙髓,从而引起牙髓神经纤维的兴奋,产生疼痛。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痛,患牙对刷牙、吃硬物、冷、热、酸、甜和机械性刺激产生激发痛,当刺激去除后,这种激发痛即消失。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患者多能指出患牙。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探针用探针检查牙本质暴露区可找到敏感点,敏感点多位于饸面釉质牙本质界处和牙颈部釉质牙骨质界处。可将患者的主观反应分为四级:0级为无不适;1级为轻微不适或疼痛;2级为中度痛;3级为重度疼痛且持续。

  二、温度试验通过牙科椅的三用气枪将室温的空气吹向敏感牙面,判断牙的敏感程度。

  三、主观评价用患者的主观评价方法来判断牙的敏感程度,包括疼痛3级评定法和数字化疼痛评定法。

  诊断

  根据患者有对冷、热、酸、甜的过敏史,疼痛迅速、尖锐、时间短暂,患者多能指出患牙。结合实验室探针检查、温度检查来判断牙的敏感程度。如患者暂不想检查,可参考患者的主观评价,但实际意义不大。

  治疗

  1、去除病因,进行局部处理如充填术等。

  2、脱敏疗法

    (1)药物涂擦:可用氨化硝酸银或氟化钠甘油等局部涂擦。

  (2)离子导入:用直流电离子导入设备,将F- 和Ca++交替导入过敏牙齿内。

  (3)药物含漱:用脱敏含漱液进行含漱。

  (4)激光照射:采用YAG激光,功率15W,局部照射过敏区每次0.5秒-1.0秒,3-5次为一疗程。还可使用脱敏药物牙膏。

  (5)食物咀嚼:让患者用新鲜大蒜头或茶叶或核桃仁涂擦敏感区,或进行反复咀嚼。

  3、修复治疗 对药物等方法脱敏无效者,可考虑作充填术,近髓者可行牙髓治疗,必须时可考虑作冠修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