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本病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中医称扁桃体炎属“乳蛾”,称急性扁桃体炎为“喉蛾风”或“烂乳娥”。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见。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所致。有时则为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急性扁桃体炎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
病理改变
一、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acute catarrhal tonsillitis)
多为病毒引起。病变较轻,炎症仅局限于粘膜表面,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内无明显炎症改变。
二、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acute follicular tonsillitis)
炎症侵及扁桃体实质内的淋巴滤泡,引起充血、肿胀甚至化脓。在隐窝口之间的粘膜下,出现黄白色斑点。
三、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acute lacunar tonsillitis)
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充塞由脱落上皮、纤维蛋白、脓细胞、细菌等组成的渗出物,并自窝口排出。有时互相连成一片形似假膜,容易拭去。
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两种。
一、症状
1、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二、体征检查见患者急性病容,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并且有触痛。白细胞明显增多。根据局部检查可见到不同类型扁桃体炎有不同表现。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亦称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无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含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及腭弓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隐窝型表现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有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而不遗留出血创面;滤泡型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实质之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形成蛋白色小隆起。
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一般都具有典型之临床表现,故不难诊断。血、尿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咽拭子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对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其重要意义。须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溃疡膜性咽峡炎、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及淋巴白血病等相鉴别。
并发症
一、局部并发症:
炎症可向周围扩散,引起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扁桃体周围脓肿,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颈淋巴结炎及咽旁脓肿等。
二、全身并发症:
多认为系变态反应所引起,可并发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风湿热,急性血管球性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应特别警惕心肌炎病人的突然死亡。
治疗
一、一般疗法:
本病具有传染性,因此患者应适当隔离。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进流质饮食,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发热者可应用退热药。
二、局部用药:
可用淡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含漱,每2-3小时一次,症状轻者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给与度米芬喉片或地奎氯胺片含化,也有清洁口腔、消炎止痛的作用。
三、抗菌治疗:
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若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高热不退,需要分析其原因,改用其它种类抗生素。或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四、中医中药: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内有痰热、外感风、火,应疏风清热,消肿解毒。常用银翅柑橘汤或清咽防腐汤。
五、手术治疗:
如多次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特别是已有并发症者,应在急性炎症消退后施行扁桃体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