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2)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诊断和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本病在流行时期诊断较容易,但在流行初起时或散发病例,如不注意,可与细菌或其它病毒引起的结膜炎相混淆。

  2、实验室诊断

    ⑴病毒分离 从患者结膜囊内分离病毒,可找到肠道病毒70型。以患病后第1天阳性率最高,3天后开始下降,5天后为阴性。

  ⑵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无菌生长。

  ⑶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在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可找到特异性颗粒荧光染色。

  治疗

  抗生素和磺胺药对于本病基本无效,皮质类固醇减轻炎症反应。对于肠道病毒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仅有羟苄苯并咪唑(2-hydroxybeny benzimidazole,简称HBB)在组织培养系统中,50微克/毫升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A24型,为今后开展防治本病,提供了实验依据。国内报告有采用冷盐水洗眼或汞剂滴眼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者。

  预防

  1、在流行期间,其主要措施为:

  ①个人卫生 不用脏手揉眼,实行分巾分盆;

  ②公共卫生 要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以及集体单位的浴池和洗脸池严加卫生管理;

  ③隔离传染源 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人外流;

  ④在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前,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兔交叉感染;

  ⑤加强消毒工作 肠道病毒对热及干燥敏感,加热至6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50%30秒、70%10少、90%10秒)、碘剂(0.2%PA碘1分钟)、石炭酸(1%5分钟)及甲酚(3%15分钟)都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建议临床上采用70%酒精(90%的刺激性太强)洗手等待干燥,以作为消毒措施。临床实验证明采用干扰素点眼,可预防本病的发生,由于经济价值较高,在大流行期间尚无实际应用价值。

  2、对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目前尚无有效方法。AHC患病期间,避免疲劳和禁止肌肉注射,对于减轻症状或减少该合并症的发生可能直到一定的作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