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传染病学 > 正文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治疗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发热期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就地治疗。给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补充足够液体。

  (二)液体疗法  本病由于血管损害所致血浆外渗、电解质丢失,加上病人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引起的摄入量不足,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血液渗透压开始下降,而引起内环境紊乱。此期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输液应以等渗和盐液为主,常用者有平衡盐液,葡萄糖盐水等,每日1000~2000ml静脉滴注。疗程3~4日。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  激素具有抗炎和保护血管壁的作用,并能稳定溶酶体膜、降低体温中枢对内源性致热原的敏感性等。早期应用,对降热、减轻中毒症状、缩短病程均有一定效果。

  用法: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葡萄糖液作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用地塞米松等。疗程3~4日。

  (四)免疫药物治疗  用以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

  1.环磷酰胺  为免疫抑制剂,主要抑制体液免疫反应。早期应用,可减少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形成,从而减轻病情,晚期应用则效果差。

  用法:环磷酰胺300mg溶于生理盐水3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疗程3~4日。

  2.植物血凝素(PHA) 为免疫增强剂,能增强T细胞功能,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

  用法:PHA20mg溶于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4日。

  其他免疫药物有阿糖胞苷、转移因子、小牛胸腺素、聚肌胞等,均有一定效果。

  (五)抗病毒药物治疗  病毒唑(ribavirin)为一广谱抗病毒药物,对RNA和DNA病毒均有作用,而对本病毒最为敏感。

  用法:病毒唑1000mg溶于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4日。

  (六)中医中药治疗  目前较常用的药物有:

  1.丹参  为活血化瘀药物。丹参的作用为:①增加红细胞膜表面电荷,防止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防止DIC和抑制纤溶的发生;②解除血管痉挛,提高微循环灌注量,改善微循环障碍。

  用法:丹参注射液24g置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疗程3~4日。

  2.黄芪  为补气药物,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法:黄芪注射液24g溶于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4日。

  上述除液体疗法作为基本疗法外,其他治疗任选一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