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mediastinum)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界于两肺之间。其中有心、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器官和组织。除气管及主支气管可以分辨外,其余结构间无明显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着重要意义。纵隔的划区有几种,现介绍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划分为前、中、后及上、中、下共九个区,前纵隔系胸骨之后,心、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的狭长三角区。中纵隔相当于心、主动脉弓、气管及肺门所占据的区域,食管前壁为中、后纵隔的分界线。食管以后和胸椎旁区为后纵隔。自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连一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其下至肺门下缘(第8胸椎下缘)的水平线为中纵隔,肺门下缘以下至膈为下纵隔。
正常纵隔于卧位及呼气时,宽而短,立位及吸气时窄而长,尤以小儿为显著。婴幼儿的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或两侧增宽,呈帆形影。
正常时纵隔居中,一侧胸腔压力增高,如一侧胸腔大量积液或气胸、一侧肺气肿或巨大占位性病变,纵隔可被推向健侧;一侧胸腔压力减低,如肺不张和广泛胸膜增厚,纵隔可被牵向患侧。纵隔可因炎症、肿瘤、增大淋巴结、主动脉瘤、食管极度扩张及椎旁脓肿等而呈普遍或局限性增宽。当支气管发生部分性阻寨时,由于呼吸时两侧胸腔压力不均衡,可在呼吸时发生左右摆动,称纵隔摆动。气体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可在两侧边缘出现透明的气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