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和鉴别诊断
结合病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诊断明确。临床上注意区别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二者的鉴别要点如下:
1、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塞呈间隙性、交替性,鼻涕略多,粘液性,无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不明显;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呈持续性,鼻涕不多,粘液性或粘脓性,不易擤出,可出现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
2、慢性单纯性鼻炎偶尔会出现全身反应如头痛、头昏、咽干、咽痛,无耳鸣、耳闭塞感;慢性肥厚性鼻炎则常出现全身反应,伴有耳鸣、耳闭塞感。
3、慢性单纯性鼻炎下鼻甲粘膜肿胀,暗红色,表面光滑,柔软,有弹性,对麻黄素有明显的反应;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粘膜肥厚,暗红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样,鼻甲肥大,硬实,无弹性。
4、慢性单纯性鼻炎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而慢性肥厚性鼻炎以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排除分泌物,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1、病因治疗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时治疗全身性慢性疾病,鼻窦炎、邻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偏曲等。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锻炼身体,戒烟酒,提高机体抵抗力。
2、局部治疗
(1)鼻内用减充血剂:可选择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连续应用不宜超过7天,若需继续使用则需间断3-5天。0.5%-1%麻黄素或复方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氯霉素麻黄素液滴鼻,长期应用0.5%-1%麻黄碱生理盐水滴鼻有可能损害鼻粘膜纤毛结构,应避免使用,若不得不使用应间断应用。禁用滴鼻净,因已证实其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2)鼻内用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并最终产生减充血效果。可根据需要较长期应用雷诺考特、内舒拿、辅舒良等鼻喷雾剂。
(3)洗鼻治疗:鼻内分泌物较多或粘稠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清除鼻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4)粘液促排剂:口服吉诺通胶囊或沐舒坦,增加呼吸上皮纤毛的摆动,促进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的排出。
(5)封闭疗法:0.25%-0.5%普鲁卡因作迎香、鼻通穴位封闭,亦可作鼻堤或下鼻甲前端粘膜下注射,每次1-1.5ml,隔日一次,5次为1疗程。注意个别患者可出现普鲁卡因过敏。
(6)超短波或红外线理疗,可改善局部血循环以减轻症状。
3、经上述疗法无效时,可选用硬化剂作下鼻甲注射、激光、冷冻、电凝固、微波以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
二、慢性肥厚性鼻炎症状较轻微者,可于平时多运动或使用药物控制;症状较严重者,则可能需要施行手术矫正过度弯曲的鼻中隔和过度肥厚的鼻甲。
1、保守治疗限于轻型病例。下鼻甲对减充血剂敏感者,可采用与慢性单纯性鼻炎相同的治疗方法。不敏感者可采用下鼻甲硬化剂注射。常用硬化剂有80%甘油、5%石炭酸甘油、5%鱼肝油酸钠和50%葡萄糖等,其作用机理为硬化剂注射后,可使局部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产生疤痕组织,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通气,每10天1次,以3~5次为一疗程。此外,亦可采取激光、冷冻、微波或射频等治疗解决鼻塞。
2、手术治疗
(1)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粘膜严重肥厚、对减充血剂不敏感者,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切除肥厚的下鼻甲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为粘膜外切除,术中直接用切割钻切除下鼻甲表面肥厚的粘膜;其二为粘膜下组织切除,先在下鼻甲前端粘膜处做一切口,再将切割钻转入切口内,切除粘膜下组织。后者的优点是不损伤下鼻甲粘膜表面。原则上切除部分不应超过下鼻甲的1/3,若切除过多,可引起继发性萎缩性鼻炎。
(2)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对下鼻甲骨肥大者宜取此术。既可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又能保留粘膜的完整性。
3、对全身慢性疾病或邻近病灶如鼻中隔偏曲或鼻窦炎等,亦给予适当治疗。
预防
1、戒烟酒,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粉尘长期刺激。
2、治疗过程中宜配合体育疗法,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3、避免局部长期使用麻黄素滴鼻,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粘膜光滑、有弹力,对血管收缩剂敏感;而慢性肥厚性鼻炎一般因粘膜肥厚,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故即使滴麻黄素后鼻塞亦无明显减轻,且会引起嗅觉障碍、头痛、记忆力减退,并有可能造成“药物性鼻炎”。
4、积极治疗急性鼻炎,每遇感冒鼻塞加重,不可用力挖鼻,以免引起鼻腔感染。注意环境卫生,嗜烟酒者应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