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喉癌(carcinoma of larynx)在耳鼻喉科领域中仅次于鼻咽癌和鼻腔,鼻窦癌,居第三位。发病率目前有明显增长趋势,地区差异很大,以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发病率最高,东北地区发病率最高,约占全身肿瘤的1~5%,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较女性多见,约为8:1.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其次为基底细胞癌,腺癌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为止病因还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吸烟吸烟者喉癌发病率高于不吸烟者。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草焦油,其中含有致癌物质苯芘。同时烟草还可使呼吸道纤毛运动迟缓或停止,粘膜充血水肿,上皮增厚和鳞状化生,成为致癌基础。
二、饮酒声门上区癌可能与饮酒有关。当吸烟与饮酒同时存在时,可发生相加重叠致癌作用。
三、空气污染长期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或废气,如石棉、芥子气、镍等。因此,应重视工业中的保护。
四、病毒感染近年来分子研究表明,HPV-16、18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五、癌前期病变癌前期病变是指某些比正常粘膜或其他良性病变更易发生癌变的病理学变化。喉癌前病变主要有喉白斑病、声带重度不典型增生、成人型慢性肥厚型喉炎及成人乳头状瘤。癌前病变在内源性和外源性有害因素作用下可演变成癌。
六、性激素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喉癌的发病可能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相关,但确切关系还未清楚。
病理改变
一、按癌肿所在部位分成三个不同类型:
1、声门上型:位于喉室及其以上的喉部各处,包括喉前庭、会厌喉面,杓会厌皱襞,室带和喉室等处。因淋巴血管丰富,发展快,淋巴结转移早,预后较差。
2、声门型:局限于声带的癌肿,以前中段较多,分化较好,发展慢,由于淋巴管少,不易发生转移。也可向上下、前后发展。
3、声门下型:位于声带平面以下部位的癌肿。癌肿可向前发展侵犯甲状腺,向后到食管。此型发展较声带癌快,而转移此声门上癌较慢。
二、扩散转移
1、直接扩散:喉癌沿着粘膜表面,或粘膜下浸润,扩大病变范围。原发于会厌的声门上型癌可经会厌软骨上的血管和神经小孔或破坏之会厌软骨向前侵犯会厌前间隙、会厌谷、舌根。杓会厌襞癌向外扩散至梨状窝、喉咽侧壁。声门型癌易向前侵及前连合及对侧声带;晚期也可破坏甲状软骨,使喉体膨大,并有颈前软组织浸润。声门下型癌可向下直接侵犯气管,向前外可穿破环甲膜至颈前肌层,向两侧侵及甲状腺,向后累及食管前壁。
2、淋巴转移:转移部位多见于颈深上组的颈总动脉分叉处淋巴结,然后沿着颈内静脉向上、下淋巴结转移。声门下型癌多转移至喉前及气管旁淋巴结。
3、血行转移:可沿血循环向全身转移至肺、肝、肾、脑垂体等。
临床表现
一、症状喉癌常因类型不同,症状出现的早晚和病情的轻重也不一样,主要症状为:
1、声音嘶哑:是声带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持久性,并逐步加重。声门下癌早期症状不显著,而声音嘶哑则为较晚期的症状。
2、咽喉部异物感和疼痛:常为声门上癌比较早期出现的症状,在癌破溃后,可以出现咽喉部疼痛,有时放射到同侧耳内,为较晚期出现的症状。
3、咳嗽和痰中带血:发生于癌破溃之后,是常出现的症状。
4、呼吸困难:是较晚期的症状,说明癌已发展到堵塞喉腔。
5、颈淋巴结转移:可转移到同侧颈深中部淋巴结,晚期可能转移到对侧。
二、体征喉镜检查:早期声带增厚,一侧是声带充血,表面粗糙不平,逐渐在声带表面出现颗粒状隆起,后呈乳头状或菜花状肿物,稍久声带运动受限或固定,晚期常变成溃疡,并向喉的上下部发展而侵犯喉的邻近组织,并有颈部淋巴结转移。